蘇聯特供體系的由來
1918年3月,時任蘇維埃糧食委員會主席的瞿魯巴,突然在會場暈倒。
瞿魯巴的暈倒,對蘇布來說意義重大。一方面,蘇布宣稱瞿魯巴是餓暈的,然後發動宣傳攻勢把他塑造成了蘇布廉潔的象徵。另一方面卻以此爲藉口,制定了讓人瞠目結舌的特供體系 。
比如瞿魯巴的暈倒,蘇布宣稱是因爲喫不飽,所以要開辦療養餐廳,一時之間,全蘇各地的高級食材,紛紛運往克里姆林宮。還比如瞿魯巴的生病,蘇布宣稱是因爲沒時間去醫院,所以要配備專門的醫護團隊,一時之間,全蘇的醫療專家都被收編。再比如瞿魯巴的腿疼,蘇布宣稱是因爲長時間奔波在一線,所以要配備專用的多輛汽車,一時之間,世界各地紛紛“進貢”防彈轎車。
不過,瞿魯巴的暈倒只是因爲遺傳性心臟病。1870年,瞿魯巴出生於一個高級家庭,父親是封疆大吏,生活條件極爲優渥。雖然蘇聯餓死了不計其數的人,但瞿魯巴的四個孩子卻奢靡無度。
瞿魯巴和列寧的私交甚篤,早在1900年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但瞿魯巴卻是個社民黨員。不過,蘇布建政之後,瞿魯巴立刻改換門庭,而且瞬間變得炙手可熱。原因無他,瞿魯巴是列寧身邊唯一的理財高手。
瞿魯巴殺伐果斷、陰險毒辣。他組建了10萬人的徵糧隊,全權負責軍隊的後勤補給。他還創建了蘇聯第一家跨國的貿易股份公司,專門負責出口糧食。1918年便向德國魯爾出口了50萬噸糧食,此後更是年年創新高,賺取了大量的外匯,但同一時期的蘇聯卻餓死了很多人。
不過,雖然瞿魯巴的醫療團隊非常龐大,但對於遺傳性心臟病依舊束手無策。沒享受多少年,瞿魯巴就死在了專門的療養院。但因瞿魯巴開設的特供體系 ,卻沒有隨着他的消亡而廢止,反而愈演愈烈。
可以這麼說,蘇布的官員不一定感謝列寧創建了蘇俄,但一定感謝瞿魯巴帶給他們的特供。至今,瞿魯巴的骨灰都在克里姆林宮的紅牆裏,享受着後來者一波又一波的祭拜。
比如療養食堂剛剛成立之時,享受的還是全蘇的美食,但沒幾個月就有了法國的白蘭地、英國的威士忌,以及古巴的雪茄等等外國名貴商品。
這還只是蘇聯龐大特供體系的冰山一角。蘇聯的特供體繫有三個特點。
第一、極度奢華。
1920年,蘇布召開九大,會上有人指責蘇布嚴重的特權腐敗,稱他們的行爲絲毫不比老牌的沙皇貴族遜色,而人民卻敢怒不敢言。
蘇聯的特供體系 豐富多樣、多姿多彩,涵蓋工作、生活、享樂的方方面面,包括黃金地段的高級住房或別墅、專用汽車、專職司機、免費餐飲、免費療養、特供商品、專門醫護、特別安保、定期狩獵、子女教育等等。
第二、祕而不宣。
蘇布一直鼓吹自己是低薪制度,但實際上低薪制僅僅維持了幾年,蘇布官員的薪水很快就達到工人的20倍到50倍,而且還有特供的信封,裏面裝的是紅包,每月的紅包大約在3000盧布到2萬盧布不等,而彼時工人的人均工資僅有200盧布。
斯蒂芬·茨威格、羅曼·羅蘭、安德烈·紀德等等左翼學者,雖然都支持蘇聯,但他們的良心沒有被扼殺。他們頂着巨大的壓力,記載和披露了蘇聯大量的特供現象。
比如羅曼·羅蘭在《莫斯科日記》中寫道,他非常感謝斯大林邀請他去別墅療養。對此,斯大林卻解釋道:那座別墅屬於國家,他個人沒有別墅,只是國家讓他在使用。羅曼•羅蘭敏銳地觀察到,一個特權階層正在蘇聯悄然形成。莫斯科郊外一座座未在地圖上標出的別墅,都是專門爲高官們準備的,他們過着貴族般的生活。與此同時,蘇聯人民卻在爲得到麪包和住房而艱苦奮鬥。
第三、等級森嚴。
1923年,蘇布制定了選拔和分配領導崗位幹部的體系,建立了官職等級名錄。蘇聯的官員等級制度,比沙俄時代還要嚴密,並按照級別大小制定了相應的特供體系 。
葉利欽在《我的自述》中回顧了特供等級:你在職位的階梯上爬得越高,歸你享受的東西就越豐富,如果你爬到了權力金字塔的頂尖,就可以享有一切。
蘇聯的特供體系貫穿其整個歷史進程,是蘇聯衰亡的根源之一。雖然赫魯曉夫和戈爾巴喬夫曾經嘗試過削減特供,但單純的削減特供只是隔靴搔癢,無法觸及根本。
根本在於不受制約的權力。權力導致腐敗,不受制約的權力,自然會導致不受制約的腐敗。蘇聯的權力結構,猶如一座金字塔,自上而下、層層依附、數量龐大、盤根錯節,權力的專斷性貫穿始終,沒有任何的分立和制衡。
而且,特權階層猶如鐵板一塊,誰都無法撼動,誰提權力制衡就搞誰。第一次把赫魯曉夫拉下了馬,第二次直接把蘇聯拉下了馬。然後蘇聯的權貴們,搖身一變,就成了俄羅斯的第一批富豪。
蘇聯的解體,實際就是特權階層把每天24小時的使用權,變成了真正的所有權而已。
當然,蘇聯普通民衆雖然沒有特供的食物和特供的醫療,但他們也有特供,那就是特供的思想和特供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