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不是這次爆炸,可能絕大多數國人都不知道黎巴嫩這個國家在哪。
黎巴嫩的整個近代,過得都很辛苦。
黎巴嫩是中東最有特色的小國,它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能從天堂到地獄無縫轉換的國家。真主賜予了他們最好的自然條件,卻將它放在一個最危險的位置。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跟裏約熱內盧一樣,是極美與極黑暗並存的上帝之城。
01
黎巴嫩是一個非典型的中東國家。
這個國家是如此的不起眼,一萬多平方公里的面積只相當於三分之二的北京,六百萬的人口相當於六個天通苑,拿到中國來,黎巴嫩也只是一個地級市的水平。
但是黎巴嫩的確和中東一衆國家迥然不同。
對於中東的國家,大多數朋友們印象是這樣的:

土裏土氣,沒有綠色的樣子,一看就很缺水。
但黎巴嫩不是,他的首都貝魯特是這樣的:


黎巴嫩擁有着中東最爲優越的氣候,東部的黎巴嫩山是中東少有的幾座真正的山脈。黎巴嫩山阻擋了地中海的水汽,讓黎巴嫩擁有了地中海氣候,遠離了沙漠,貝魯特成爲了中東少有的有綠化的城市。

黎巴嫩山不僅帶來了宜人的氣候,也讓黎巴嫩成爲了中東的避難所。雄偉的山脈適合流亡者棲身,在中東各國混不下去的小衆教派或組織紛紛躲進黎巴嫩,讓黎巴嫩成爲了魚龍混雜的宗教熔爐。
複雜的宗教形勢使黎巴嫩成爲了唯二的伊斯蘭教不佔絕對主導的國家(另一個是以色列),黎巴嫩的基督徒和穆斯林比例幾乎一半對一半,總理和總統分別由穆斯林和基督徒擔任。
由於宜人的氣候和基督教的文化,讓黎巴嫩成爲了歐洲接受程度最高的國家。貝魯特長期作爲法國殖民地,建築和文化上留下了大量的法國印象,一直被視作歐洲後花園般的存在,貝魯特被稱作“中東小巴黎”。五六十年代,大量的歐洲遊客湧入貝魯特,這段時間也是黎巴嫩的黃金年代。

黎巴嫩面積雖然不大,卻擁有豐富的旅遊元素——雪山、海岸,羅馬帝國和迦太基人的遺蹟,伊斯蘭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並存,氣候宜人且文化資源如此豐富,讓黎巴嫩成爲了中東最適合旅遊的國家,而旅遊業也的確是黎巴嫩的支柱產業。
六十年代來到黎巴嫩度假的歐洲人,認爲上帝將永遠眷顧這片土地。但上帝給黎巴嫩所有的饋贈,都已經暗中標好了價碼。
02
黎巴嫩擁有最好的自然條件,卻擁有最差的位置。
它像一個柔弱的少女,處在一片強鄰環伺的環境中。


位於地中海東岸的黎巴嫩,處於歐亞非三大洲的十字路口。這就意味着,歐亞非上任何一個強權都會窺伺黎巴嫩。
縱觀黎巴嫩的歷史,就是從捱打到挨另一頓打的歷史。
黎巴嫩被征服的歷史,幾乎與人類文明史共始終,簡單地說就是誰牛誰就佔領它。古代史裏,古埃及、古希臘、羅馬帝國、迦太基人、波斯人、亞述帝國、巴比倫帝國、十字軍、馬穆魯克,誰都沒有放過它。

到了近代,奧斯曼土耳其佔領了黎巴嫩,黎巴嫩屢次尋求獨立卻被奧斯曼帝國強力鎮壓。直到19世紀中期,英法勢力染指黎巴嫩,1860年,黎巴嫩終於獲得了名義上的自治地位。
直到二戰結束後,1946年,法國軍隊撤出黎巴嫩,黎巴嫩才真正獲得了民族獨立。法國統治黎巴嫩大半個世紀,因此纔會在黎巴嫩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記。

但法國人的撤走改變不了黎巴嫩十字路口的地位,該來的還是會來。
03
1946年,黎巴嫩的百年艱苦旅程終於結束,中東的百年之旅卻開始了。
從1948到1974年,數次中東戰爭造就了幾十萬巴勒斯坦難民,他們理所當然的躲進了避難所黎巴嫩。但當時的幾十萬難民相比於後來的事情還不算什麼,這段時間也是黎巴嫩爲數不多的安寧歲月。

1978年,以色列人尾隨而來,佔領了黎巴嫩南部。同時,敘利亞以大欺小,佔領了黎巴嫩東部。此時黎巴嫩內部也趁亂爆發了嚴重的教派矛盾,各支勢力割據一方,開始了長達八年的內戰。

1983年,黎巴嫩內戰中的貝魯特大屠殺。
1990年,黎巴嫩內戰終於結束。此時的黎巴嫩已經滿目瘡痍,內戰導致四十萬人傷亡,全國五分之一的人流離失所。伊朗和敘利亞支持的黎巴嫩真主黨,成爲了事實上割據一方的軍閥。

真主黨是什葉派武裝,他們實際上佔據的地盤只相當於中國的一個縣,但真主黨卻擁有近十萬人的武裝人員。之所以能養得起這麼龐大的軍隊,是因爲真主黨生財有道——販毒。
真主黨在管轄地帶大規模種植罌粟,同時從拉美進口毒品,明目張膽的進行毒品交易,讓黎巴嫩成爲世界級的毒品交易中心。
2005年,時任黎巴嫩總理拉菲克·哈里里鐵腕禁毒,焚燬了大量的毒品,嚴重影響了真主黨的利益。因此在當年的2月14日,哈里里被汽車炸彈刺殺,不幸逝世。

哈里里是黎巴嫩近代聲望最高的政治家,起到了國家的穩定器的作用。他去世以後,黎巴嫩脆弱的和平再一次被打破。
2005年,因哈里里遇刺導致的“雪松革命”爆發,上百萬黎巴嫩人走上街頭,要求敘利亞軍隊(真主黨的幕後老闆)撤出黎巴嫩,敘利亞被迫撤軍。
2006年,以色列和黎巴嫩爆發第二次黎以戰爭,超過130萬人流離失所。

2008年,黎巴嫩再次爆發內戰,真主黨再次反難,一度逼近貝魯特,經過沖突以後雙方被迫休戰,真主黨得以維持割據地位。
在黎巴嫩終於迎來來之不易的和平以後,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了……
長久的戰亂,讓黎巴嫩人養成了豁達的性格,他們被稱爲“世界上面對戰爭最淡定的人”。西方記者曾經說,貝魯特城中的交戰雙方用火箭炮互射,但海岸邊的咖啡館裏,黎巴嫩人還是能抽着水煙有說有笑,這是一種看慣生死後的淡然。
04
黎巴嫩人非常聰明,他們本應該過上富裕的生活。
由於多年戰亂,黎巴嫩人向全世界移民,而他們的移民幾乎是世界上最成功的。
黎巴嫩人擁有非常聰明的商業頭腦,而且團結、勤勞,善於利用規則,因此在全球各地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黎巴嫩海外移民超過1500萬人,是本土人口的兩倍多,主要移民方向是拉美和西非,而這些移民和其他的中東移民不同,他們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壟斷了當地的經濟命脈。

比如曾經超過比爾蓋茨,問鼎世界首富的墨西哥電信大亨卡洛斯斯利姆·埃盧,就是一個黎巴嫩人。這是近半個世紀第一次有非美國人擔當世界首富。

前巴西總統特梅爾,就是一名黎巴嫩移民的二代,作爲一名二代移民當成總統,黎巴嫩移民的成功可見一斑。

比如前些日子從日本完成千裏大逃亡的日產總裁卡洛斯戈恩,也是一名黎巴嫩人。他從日本逃出來後第一時間回到了黎巴嫩,因爲他在自己的祖國被認爲是黎巴嫩人成功的典範。
由於黎巴嫩人巨大的海外移民數量,讓這個國家並不缺少外匯,金融業得以和旅遊業並列爲黎巴嫩的兩大支柱產業。
在國內達成和平協議以後,黎巴嫩迅速恢復經濟,旅遊業不斷增長,讓黎巴嫩成爲了中東相對繁榮和穩定的國家。2018年,黎巴嫩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與中國相仿。雖然物價比中國高一些,但作爲一個不產石油的國家,黎巴嫩整體經濟水平在中東國家裏已經算是非常不錯的了。
其實黎巴嫩本可以發展的更好,但因爲敘利亞內戰,數以百萬計的敘利亞難民湧入黎巴嫩。黎巴嫩狹小的疆域根本無法容納這麼多的難民。這些難民自身的生活得不到保障,黎巴嫩社會也收到了嚴重的衝擊,電影《何以爲家》講述的就是敘利亞難民在黎巴嫩的生活。

2018年以後,敘利亞局勢逐漸走向穩定,大量的敘利亞難民回國,這似乎讓不堪重負的黎巴嫩逐漸又重新迎來了希望。
但經驗告訴我們,黎巴嫩總是在恢復希望時,迎來新的不幸。
05
2018年以後,黎巴嫩發生了幾件事。
一件事是美國宣佈制裁真主黨,將真主黨視作恐怖組織。雖然黎巴嫩政府也不喜歡真主黨,但真主黨是黎巴嫩的參政黨,制裁真主黨等於制裁了整個黎巴嫩。因此2018年以後,黎巴嫩物價一路走好,通貨膨脹率嚴重,百姓生活受到嚴重影響,近期去過黎巴嫩的遊客,幾乎都說貝魯特現在物價高的驚人。
還有一件事是,伊朗和以色列的衝突逐漸激烈,而作爲伊朗馬前卒的真主黨,不斷地與以色列激化矛盾,席捲了整個黎巴嫩陷入衝突,整個國家都有重新進入戰亂的風險。
但這兩件事加起來,也沒有地獄版本的2020嚴重。

2020.新冠疫情來了。
新冠疫情對世界的影響是極爲巨大的,尤其是對黎巴嫩這樣的國家。
疫情打擊的產業中,最嚴重的就是服務業。而在服務業中,受打擊最嚴重的就是旅遊業。
2010年的歐債危機,讓歐洲遊客大量減少,突尼斯這個以旅遊業爲支柱的國家陷入經濟崩潰,最終導致了多米諾骨牌式的“阿拉伯之春”,整個中東世界引發了連鎖反應。
而黎巴嫩在今日的處境,甚至還不如突尼斯。由於多年戰亂,黎巴嫩無論政府和人民赤字都很高,人民儲蓄率極低。而由於新冠疫情,旅遊業在很久的一段時間內都不可能恢復,黎巴嫩甚至可能挺不過這段時間。

今年五月底時,黎巴嫩的失業率已經超過了30%,食品通脹率超過190%,現在應該還高過這個數字。由於燃料短缺,貝魯特陷入經常性的停電之中,部分地區甚至停電超過20個小時,導致醫院無法進行手術和收治,讓本就因疫情而不堪重負的醫療系統雪上加霜。
黎巴嫩鎊在黑市上的價格貶值超過了80%,被經濟學家認爲已經失去了價值錨定意義。黎巴嫩政府被西方媒體稱作“在痛苦中呻吟”。
因此,這次貝魯特大爆炸無疑爲黎巴嫩的局勢雪上加霜。

貝魯特大爆炸是由於煙花倉庫引爆了堆積在港口的近三千噸硝酸銨,爆炸直接引發了4.5級地震,升起了巨大的蘑菇雲。
到目前爲止,黎巴嫩官方公佈,該爆炸已經導致了近80人死亡,超過4000人受傷,傷亡人數可能會進一步增多。
對於黎巴嫩來說,這是他們國家所處的悲劇時代中,一個痛苦的註腳。
但是我相信的是,黎巴嫩有聰明和勤勞的人民,有美麗而富饒的土地,縱使他們的生活是如此的波折,縱使他們的民族有這麼多的苦難,他們對生活的信念從未消失,終有一天,他們能夠迎來自己的安定與繁榮。
就像黎巴嫩人自己的一句諺語:
“除了通往黑夜的道路,人們不會到達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