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4年5月8日早晨,法國巴黎的大革命廣場,人頭攢動。人們崇拜的看着廣場上的斷頭機。
已經超負荷運行5年的斷頭機,今天又迎來一批所謂的精英分子。其中一個50歲的老者,他發現了質量守恆定律,發現了氧氣和氫氣,還提出了化學元素列表,他就是化學之父,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化學家拉瓦錫。
僅僅是這一天,和拉瓦錫一同被處死的法蘭西精英共有28個。
鍘刀緩緩拉起,然後轟然落下。法蘭西的無數精英和普通人被屠殺,法國人民歡呼雀躍:第三等級終於要主宰法蘭西了。
但未來真如法國人民所期望的那樣嗎?

1789年7月14日,法國爆發了大革命。法國大革命帶來了什麼?200多年來爭議不斷,有人認爲這是人類追求自由的新篇章,有人卻認爲這是血雨腥風的專制輪迴。同樣的史實,爲何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
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史學界並無爭議。托克維爾認爲,法國大革命不同之處在於,它並非改朝換代的週期性災變,而是裹挾着大量的現代性問題。
經過啓蒙運動的洗禮,法國大革命的世界觀有着劃時代的意義。以至於無數思想家都認爲,人類的全部歷史,就包含在這場大革命所承諾的希望之中。也就是說,法國大革命不僅僅是城頭變幻大王旗,還關係到人類向何處去的大問題。
法國大革命之所以爭議不斷,原因就是在短短的時間內,各種思潮輪番上演,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政治主張,在大革命中都只能看到自己政治主張的閃光點,卻對大革命的失敗拒不負責。
1795年,法國大革命高潮後的第二年,著名的史學家、自由主義之父阿克頓勳爵,在英國劍橋大學開堂講授——法國革命史。

阿克頓勳爵被英國人譽爲古往今來第一博學之人,他的權力腐敗論至今被無數人津津樂道: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
阿克頓勳爵惜墨如金,但他卻對這句論斷,做了一個延伸的闡釋:問題不在於哪個階級不適合統治,而是所有的階級都不適合統治。
權力腐敗論瞄準的是少數當權者,後面的闡釋警醒的卻是權力本身,無論它屬於一個人、少數人或者多數人,它都有危險。
因此,對法國大革命而言,第三等級的人民掌握了生殺大權,大革命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嗎?
後世的史學界通常認爲,大革命最具象徵意義的事件,是1789年7月14日,法國人民高舉自由的旗號攻佔了巴士底獄。但阿克頓卻認爲, 1789年8月4日這一天才是大革命最具象徵意義的事件,因爲這一天,法國的貴族議員投票通過放棄特權。

後世的史學界通常認爲,1789年8月26日頒佈的《人權宣言》,是大革命最重要的成果。但阿克頓卻認爲,那份不足一頁的宣言,雖然分量超過了所有的圖書館,但它的最大問題卻是嚴重缺少歷史意識。
雖然《人權宣言》羅列了人類自由平等的基本信條,但它並未進行司法的實踐和充實,未能成爲政治生活的有機成分,而是淪爲了空洞的口號。正如法學家們的信條:憲法若沒有司法適用的不斷滋養,便是一紙空文。
從這一天開始,大革命雖然仍以自由爲旗號,但卻開始轉向追求絕對平等的烏託邦。在阿克頓看來,在這一時期,法國人仍有自救的機會,他們可以向三個地方借鑑:
第一向歷史借鑑。法國擁有悠久的契約歷史,也誕生了孟德斯鳩這樣的法學先賢。但18世紀的法國人,卻認爲法國不應被歷史的羊皮卷指揮,自己這代人早已經超越了歷代先賢。甚至就連伏爾泰的學生孔多塞都認爲:要燒掉整個歷史,才能使法蘭西獲得解放。只不過,讓孔多塞沒想到的是,改天換地的熱情,很快也燒死了他。
第二向英國學習。自1215年頒佈大憲章以來,經過數百年的議會鬥爭,英國人普遍認識到,一種權力要受另一種權力的制衡。但英法戰爭的失敗,讓法國耿耿於懷,法國不屑於學習英國,他們想要自己開創未來。只不過在政治這個古老而昏暗的世界裏,法國人夜半臨池而不自知,還妄圖用一盞路燈就能照亮整座城邦。

第三向美國取經。遺憾的是,大革命時期,法國人知道的美國,還是傑斐遜《獨立宣言》的美國,而不是制憲會議之後的美國。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的名言:劍是捍衛自由的最後手段,也是獲得自由後應該最先放下的東西。但法國人只聽到了前半句。甚至傑斐遜還曾爲大革命辯護:用一些無辜之人的血換得如此成就,雖然痛心但也值得。
但阿克頓卻認爲,這些殺戮不能用任何原則加以辯護,它們不能因爲時局艱難和觀唸的對立而被神聖化。大革命的滔天罪行並不享有特權,它跟歷史上的其它罪行一樣醜惡。
不過,人們總是喜歡把那些經過塗脂抹粉的犯罪分子當作英雄一樣崇拜。執劍的強人後面,總追隨着一羣拿着抹布的懦夫。先是犯罪者屠殺,隨後便有一羣大儒爲之辯經。
所以,當貴族自殘、王權旁落、教士被逐之後,只受一個等級支配的法國政壇,並未迎來所謂的平等,反而成了走馬燈似的競技場。
簽字處死路易十六的富歇,結果成了新帝國的公爵。宣佈第三等級就是一切的西哀耶斯,結果當了新帝國的伯爵。
一場追求平等、充滿理想的大革命,最後竟然成了一場瘋狂的搶椅子游戲,誰搶到就能換來榮華富貴,誰沒搶到就去填斷頭臺。
一場改天換地的大革命,吞噬了法蘭西所有信仰堅定的人,結果讓一羣唯權是圖的小人笑到了最後,然後他們又披掛整齊的向着科西嘉的一個小矮人山呼萬歲!

法國大革命,法國人民以自由的旗號開始,最終卻以帝國皇帝的奴僕結束。爲什麼會這樣?托克維爾用人性觀做了解答:人們平時所熱愛的自由,其實只出於對主子的痛恨。當大革命摧枯拉朽般把舊王朝推翻,主子不再存在,自由也就被所謂的革命者拋棄。
所以,托克維爾留下了這樣一句警語:誰尋求自由以外的東西,誰就只配被奴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