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麥克阿瑟去日本收拾爛攤子。他已經做好了應對緊急事件的準備,因爲日本的瘋狂讓美軍損失慘重。然而當他登上日本島時,卻發現日本人眼裏並沒有什麼仇恨。
麥克阿瑟一頭霧水,弄了很久才明白,原來是天皇既然已經宣佈投降,日本人聽從天皇的命令,不會反抗,也不會有怨言。
麥克阿瑟領教了日本人對天皇的瘋狂崇拜,曾形象的說道:一個日本天皇等於100萬美軍。
爲此,受美國政府委託,上世紀著名的人類社會學家本尼迪克特,歷經三年完成了《菊與刀》,一經問世就成了瞭解日本文化的最好資料。
“菊”是日本皇室的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徵。本尼迪克特以“菊”與“刀”來概括日本文化性格的二元性。美國政府最好奇的問題便是日本的天皇崇拜,天皇到底對其國民有什麼樣的控制力?
日本的天皇制,堪稱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君主制,從日本神話的神武天皇到現在的德仁天皇共126代,超過了兩千年。
但其實在日本維新改革之前,日本天皇在數個世紀內,都是徒有虛名的傀儡。每個人效忠的對象是他們的領主大名,以及軍事上的統領——將軍。
在普通人眼裏,日本天皇幾乎都不存在,崇拜天皇、向天皇效忠,簡直就是離經叛道。
但是當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戰犯的話又是另外一番場景:貫徹天皇的意志,讓天皇放心,奉天皇之命而獻身。對彼時的日本來說,天皇竟然成了日本的一切,甚至連反戰派都爲天皇塗脂抹粉。彼時的日本人都認爲日本戰敗後,該上審判臺的是內閣和軍部,而不是天皇,即是日本戰敗,十個人中仍有十個人繼續崇拜天皇。

爲何會這樣?
第一、宗教的神道制。
神道教是日本土生土長的宗教,它最初並沒有什麼教義,甚至連名字都沒有,只是本能的崇拜現象。
天皇便是神道教的最高領袖,自然具有神格。明治維新之時,明治政府開始把神道教奉爲國教,並要求全民信奉,並建立了與各級政府相匹配的神官制度。最高神官,也就是天皇,被稱爲閣下。
所以日本很早便適應了等級文化,而且在他們的潛意識裏,只有制定了等級,大家都去遵守,才能擁有安全感。
上世紀30年代,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荒木大將在《告日本全民書》中鼓吹:日本的真正使命在於弘揚皇道達四海。從那時起,神道教的教義已經被異化,成了一種瘋狂的武士道精神,讓全民拼命爲天皇效忠,並宣稱這樣就算死了也能成神。
第二、文化的臣民制。
日本早在隋唐時期就引入了儒家,但日本引進儒家之後,刻意淡化了仁,特別強調的是忠。
明治天皇於1890年發佈《教育敕語》,宣稱:臣民應孝父母、友兄弟、夫婦相和。爲了建立順民社會,明治政府轉而向儒家尋求資源,因爲只有儒家才能讓民衆無條件爲國家的強大而壓制自我,甚至自我犧牲。
所以明治維新之後,日本人拒絕接受現代公民的概念,依舊用臣民來定義個人身份。他們認爲,臣民雖然沒有個人權利,但卻有天皇的深切關愛。比如他們平時喝一口酒,抽一口煙,都要感謝皇恩。
1941年,日本頒佈《臣民之道》強調:臣民的第一要務是完全忠於天皇,即使在私生活中也不能忘記效忠於天皇。
正是因爲這樣的臣民意識,八千萬日本人完全喪失了獨立思考,甚至選擇自殺來對天皇盡忠。

第三、政治的等級制。
明治維新的政治家拒絕一切廢除等級制的措施,他們匡扶天皇,並把天皇推上了頂峯。他們削了藩、廢了將軍,解決了人們忠於領主將軍與天皇之間的矛盾。
明治政府的衆議院由民衆公選產生,但僅僅有質詢和批評的權力,在立法、人事任命、財政預算等等核心權力方面,衆議院沒有真正的權力。幾乎所有的大權都在貴族院手中,貴族院75%的議員,由貴族或者天皇敕令安排。
只有天皇任命的最高等級階層,才能拜謁天皇。比如陸海軍大臣可以直接面見天皇,而且可以憑藉天皇的敕令強行通過他們的措施,而無須向文官政府通報情況或徵求意見。
這樣的安排,就可以保證日本政府所有重要的職位,都在天皇的掌控之下。
第四、經濟的壟斷制。
明治政府的經濟發展,由最高等級階層首先制定計劃,然後劃撥財政資金,採購外國設備,招聘外國技工或者派員出國學習,等到這些企業組織完善、業務發達時,這些官辦企業竟然以“荒唐的低價”賣給最高等級欽定的私營商行,比如三井、三菱等等著名財閥,在彼時被稱爲財界貴族。
他們與最高等級一起壟斷了關鍵性的重工業,比如兵工廠、造船廠、冶煉廠和鐵路建設等等。
而龐大的廉價勞動力,卻只能從事剩餘的產業。被本尼迪克特稱爲“家庭血汗工廠”的家庭作坊,就吸納了日本53%的廉價勞動力。
但詭異的是,彼時的日本人並不憎恨,或者不敢憎恨財閥,而是猛烈的抨擊成金。成金的本意是新來的暴發戶,由此可以看出彼時日本的經濟壟斷已經到了何種地步,已經容不下任何不受控制的鉅額財富。
就這樣,無論是在宗教、文化,還是政治、經濟,日本社會的一切都要受天皇控制。
明治天皇的皇后昭憲皇太后,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看到自己的丈夫明治天皇穿着軍服、佩着軍刀、騎着白馬。她就預感這樣的天皇一家,一定長不了。
昭憲皇太后一語說出了天皇最核心的機密:只有沒有權力的天皇,才能長久存在。
1946年1月1日,裕仁天皇在麥克阿瑟的安排下,發表了《人間宣言》,自我否定了神格,貢獻了亞洲民主進程的三句箴言之一:朕不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