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川普再次入主白宮,這次全靠“搖擺”的賓州?

川普再次入主白宫,这次全靠“摇摆”的宾州?

在昨天,美國大選落下帷幕,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在時隔四年後再次入主白宮,成爲美國第47任總統。

◇ 川普拿下277張選舉人票擊敗哈里斯,時隔四年重新入主白宮
◇ 川普拿下277張選舉人票擊敗哈里斯,時隔四年重新入主白宮

不過,不論是前期民調還是後面投票數據來看,可以看出這次大選兩黨候選人競爭是激烈異常。和以往的大選一樣,最後的搖擺州成爲總統寶座花落誰家的最重要的砝碼,而這些“砝碼”當中尤以賓夕法尼亞州最爲關鍵,幾乎就可以當成選舉的風向標。

◇ 2024年9月29日,《華盛頓郵報》更新了兩位候選人在搖擺州的民調數據,顯示兩人在搖擺州選情勢均力敵 圖爲選前搖擺州民調數據
◇ 2024年9月29日,《華盛頓郵報》更新了兩位候選人在搖擺州的民調數據,顯示兩人在搖擺州選情勢均力敵 圖爲選前搖擺州民調數據

各黨在這個州也是下足了力氣,今年夏天特朗普被槍擊也是在賓夕法尼亞做演講時發生的,那麼,爲什麼賓州會成爲美國大選的風向標?這個州有什麼特別之處?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 圖爲小威廉·佩恩(William Penn,1644.10—1718),是北美殖民地時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社會活動家,賓夕法尼亞殖民地的開拓者
◇ 圖爲小威廉·佩恩(William Penn,1644.10—1718),是北美殖民地時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社會活動家,賓夕法尼亞殖民地的開拓者

說起來,賓州能有今天的地位,因爲它的內部實在是太多樣化了,可以說它是美國50多個州當中最符合“美式自由”的州。賓夕法尼亞是美國建國時的13個殖民地之一,它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7世紀,由英國殖民者小威廉·佩恩建立的殖民地,小佩恩是二代出身,他爸爸老佩恩當過海軍上將,佔領了牙買加殖民地。

小佩恩在富貴人家長大,卻沒有一點想當人上人的願望,大學期間他加入了基督教“貴格會”,這個教派講究信仰自由、個人自由、反對奴役、藐視權威,因爲小佩恩拒絕向英國國王宣誓效忠,當時英國還沒完成光榮革命,國王還有相當大的權力,這套說法全都觸碰了國王的逆鱗,爲此小佩恩幾次被當成政治犯扔進倫敦塔,但他初心不改,一路當上了貴格會的領導者之一。

◇ 圖爲英國在北美的十三塊殖民地
◇ 圖爲英國在北美的十三塊殖民地

到17世紀中後期,小佩恩迎來了踐行自己信仰的機會,父親去世他繼承家產,其中英國王室欠他家一筆鉅款,1681年,他向英王查理二世請求,用北美土地抵償16000英鎊的皇家債務。查理二世一方面要還債,另一方面打心眼裏膈應貴格會,與其讓他們在英國藐視國王,不如把這些禍害趕緊送走。於是興高采烈的同意了小佩恩的請求,將一塊相當於英格蘭那麼大的北美土地授予佩恩,這就是賓夕法尼亞。

◇ 圖爲《與印第安人簽訂的佩恩條約》局部 1772年
◇ 圖爲《與印第安人簽訂的佩恩條約》局部 1772年

在這片新土地小佩恩得以自由的推行他的大同思想,保護宗教自由、人民自治、公平貿易,爲了實現他的理想,小佩恩把賓州首府命名爲費城,希臘語意爲“友愛之城”。

這一系列自由寬容的殖民政策使得賓夕法尼亞成爲北美殖民地的佼佼者,它吸引了大量貴格會信徒、宗教異見者、逃難的印第安人和大量歐洲移民,1683年一艘裝載幾十位德國旅客的帆船“康科德”號停泊在費城,此後這裏成爲移民基地,第一批德裔美國人源源不斷的趕來,康科德號帆船也被人稱爲“德國的五月花號”。從小佩恩購買土地開始,短短20年時間裏賓州人口就增加到2萬人,同時期其他州人口還沒過1萬。

◇ 圖爲現在的賓州條約公園中的小威廉·佩恩雕塑
◇ 圖爲現在的賓州條約公園中的小威廉·佩恩雕塑

由於賓州的繁華和包容,使得費城成爲北美13州代表來開會的會場,《獨立宣言》《1787年憲法》相繼在費城推行頒佈,費城也成爲一開始的美國臨時首都。一任州長稱賓州是聯邦的基石,此後“基石之州”成爲賓州的綽號,今天他們的州徽最底部畫着三塊石頭,所取的就是基石的含義。

◇ 圖爲費城制憲會議油畫作品
◇ 圖爲費城制憲會議油畫作品
◇ 圖爲賓州州徽
◇ 圖爲賓州州徽

此後賓州一直都走在美國時代前沿,1780年當美國白人還在爲自由而戰時,賓夕法尼亞就頒佈了《漸次奴隸制廢除法》,因爲他們是美國重要的工業基地,這裏自然資源豐富,土地面積大,有豐富的煤礦和鐵礦資源,其經濟重心並不倚賴蓄奴制度。這部《漸次奴隸制廢除法》是美國殖民地中第一部廢奴法律,約有6000多人通過這部法律獲得了自由,獨立戰爭中的黑人士兵絕大部分都是來自賓州。

在美國剛建國不久的1794年,首都還是費城,賓州人民就捍衛了一次自由。當時爲了填補財政缺口,美國政府對威士忌徵稅,這個稅收只有生產者和消費者需要交,購買者不用交。這種有針對性的徵稅又被稱爲“內稅”,當初英國也在北美大陸幹過,英國政府缺錢在北美殖民地收取印花稅,只在北美收不在本土和其他殖民地收,於是引得民衆不滿才爆發了獨立戰爭。

◇ 圖爲南北戰爭
◇ 圖爲南北戰爭

也就是說民衆剛剛因爲不交內稅而起義,現在換新政府又要交一次?結果賓州率先發起暴動,美國政府花了兩個月才平息,因爲各地的反抗,這項稅款收的愈發艱難,幾年後宣告取消。後來隨着美國經濟發展,南北方面臨分裂,賓州同樣堅定的成爲北方代表,林肯在1860年大選前就派人來到賓州,並承諾一旦當選就會給予賓州相應的政策扶植工業發展,最終在賓州人的支持下,林肯順利當選。

林肯當選後南北戰爭宣告爆發,起初南方也在爭取過賓州,畢竟這是簽署《獨立宣言》的地方,是美國法統所在地,可南方的種植園經濟是在沒法和賓州融合,最後只能不了了之,在南北戰爭期間,賓州一直是聯邦的堅定支持者,要求儘快廢除奴隸制,恢復聯盟,這樣林肯纔會在最艱難的時候前往賓州,發表《葛底斯堡演說》。

◇ 圖爲林肯總統在葛底斯堡發表演說
◇ 圖爲林肯總統在葛底斯堡發表演說

在南北戰爭結束後,賓州工業得到進一步發展,首府費城一度擁有“世界工廠”的稱號,大批工人階級和資本家充實進賓州社會,其他國家的移民也願意到此來尋找工作機會。在20世紀末由於沒能完成產業轉型,賓州的夕陽產業和失業工人逐漸增多,這些具有多重身份的人豐富了賓州的社會結構。這裏現在有新老移民,還有精英白人,甚至就連失業羣體都有,基本和美國的多元社會一致。

◇ 圖爲美國大選投票現場
◇ 圖爲美國大選投票現場

自從美國實現兩黨制以來,絕大部分情況下賓州給出的選擇都和最後結果一致,因此又有“得賓州者得天下”之說。現如今他們的城市居民更傾向於支持以自由主義,社會公平理念爲核心的民主黨,而居住在鄉村的大多數人則支持在經濟和社會議題上趨於保守的共和黨,但他們沒有像加州、德州那樣立場堅定,所以兩黨競選時都會在賓州的城市農村絞盡腦汁來拉選票。

當初小佩恩用來做測試一塊試驗田,發展成今日左右美國大選的關鍵砝碼,賓州屬實是完成了一個人類奇蹟,在人類歷史中,科技有進步有落後,國家有興盛有衰退,能在文明世界始終熠熠生輝的,或許就是多元、包容、自由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