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說,裝修抄作業,別人的家似乎總有不少值得「抄」的地方,尤其是一些博主家的收納設計,看了很難不心動。
但看完今天這個收納做得精準又合理的家,我卻發現:原來收納纔是最不好抄的作業!博主家的收納更是別隨便抄!
怎麼回事呢?一起去這個家看看吧!
爲了娃上學,她買了個老破「違建房」
先來一睹爲快這個76㎡小家如今的樣子:
這是屋主一家三口的新居。改造之前,不僅又「老」又「破」,廚房和衛生間又小又擠。前任屋主爲了獲取更多使用面積,還在南北側做了大量不合規的外拓,是妥妥的違建。

但是爲了娃上學,同時資金也有限,屋主還是咬牙買下了這套房子。她相信:房子居住問題可以交給專業的設計師來解決。
除了要解決老房子結構安全和違建問題,設計師還需要幫屋主一家三口在76㎡的小家裏實現這些核心的功能需求:
- 有二胎計劃,希望這個家無論在格局還是收納上要能滿足未來15年一家四口的生活需求;
- 需要解決廚房和衛生間又小又擠的問題;
- 男主人需要在家辦公,需要書房和書桌;
- 父女兩都是樂高迷,需要有展示和收納的空間;
- 需要有去家務化的設計。
針對屋主的需求,設計師拆除了上一任屋主南北側的違建,恢復原狀。並在保證整體結構安全同時,儘量小的做改動以達到最大化的空間整體梳理。
- 兒童房預留第二張牀的位置,書房在未來也可變成第三間臥室;
- 餐廳外移,打造更開放和流動的客餐一體空間;
- 利用餐廳的外移,對衛生間和廚房進行合理擴容;
- 通過對門洞位置的調整,讓整個家無論是南北向還是東西向都有通透的視線。

改造後的家不僅佈局合理高效,整個空間也顯得透氣舒展。
從130㎡搬到76㎡,她家反而變得更整潔?
入住之後,屋主覺得「哪兒都舒服」,因爲每一處的設計都是基於她和先生的生活方式與需求。
但對屋主來說,最讓她身心舒暢的還是全屋的收納設計,新居的收納體驗和她之前住的房子有着截然不同的體驗。
屋主和先生的婚房是一套130㎡的房子,第一次裝修沒有經驗,也沒有考慮太多,「我先生自己去市場了找了個工人,這裏貼貼磚,那裏刷刷漆,毫無設計可言」。
裝修的結果就是「非常不好用」,尤其是在收納上,所有的收納只能靠成品櫃和檯面來解決。
「我看東西沒地兒放了,就添一個櫃子,又不夠了,就再添一個櫃子,櫃子裏實在塞不下了,就擺在檯面上」,雖然婚房有130㎡,但屋主依然覺得自己的家「很亂」。
後來賣掉婚房買下這套76㎡的小房子。新居裝修期間,一家三口租房住。兩次搬家整理東西的過程中,屋主都能發現不少物品因爲不當的收納而被浪費:「因爲家裏的東西都是東一塊西一塊,然後每次搬家整理東西你會發現竟然還有存貨,並且已經過期了」。
而她的這些痛點,在新居都得到了合理的解決,聊起家中每一處的收納設計,屋主更是如數家珍。
玄關 依據回家的行動路線依次佈置了鞋櫃、衣櫃和雜物櫃。考慮到空間的通透性,櫃體做了懸浮設計。
靠近門口的鞋櫃容量非常可觀,收納了屋主一家三口的所有鞋子。

再往裏走的800庫雜物櫃功能則十分強大,800mm的進深做了內外分區,內部層板區域用於收納零碎雜物,外側做爲大件物品收納(如凳子和行李箱)以及次淨衣收納。

有了這兩組櫃子,屋主的家裏再也沒有出現過「鞋子亂放,衣服帽子包包丟沙發」的凌亂景象,哪怕家裏同時來了不少客人,也能輕鬆收納客人們的衣物等物品,維持整個家的井井有條。
餐廳 外移後,成爲了公區的中心,而餐廳設計了一整面牆的收納櫃與開放格,除了用來存放書籍,也容納下了客餐廳的幾乎全部雜物。
爲了避免滿牆櫃體帶來的閉塞感,設計師特意將開放格設計在了中部(人的主視覺的位置),用來收納部分書籍和擺件。
因爲兒童房沒有設計書櫃,所以這裏也是小朋友書籍的存放處。不常看的書籍被屋主收納在下方的櫃子內,「避免落灰」。常看的書籍則收納在開放格。同時,家裏的一些囤貨,如屋主先生收藏的酒,以及先生愛喝的飲料等也被很好地收納在櫃內。
開放格還是小朋友畫作的展示區。比較有意思的是,離玄關較近的開放格在入住後成了小朋友放學回家後收納書包的專屬位置。

因爲一家三口的飲食習慣也較爲簡單,島臺下方的收納抽屜完全可以滿足餐廳收納的需求。屋主的先生還會在這裏泡茶飲茶,茶葉等等喝茶相關的物品也可就近收納在下方的抽屜裏。
因爲主臥面積有限,如果要設計衣櫃可能會導致主臥的牀需要靠牆放,影響使用體驗。因此屋主夫婦的衣櫃設計在了與主臥一門之隔的 書房 。一排3m長的組合衣櫃非常輕鬆地容納下夫婦倆的衣物以及全家的被褥。

屋主先生的獨立辦公區設立於南側窗邊,上方隱藏了分體空調,內部做了櫃體前置,使空調的冷氣更加迅捷的散入室內。大長書桌也是爸爸和女兒一起拼樂高的最佳場所。
主臥 面積不大,沒有做衣櫃,但是在牀尾處靠近玄關800庫的位置設計了一個薄櫃,用來收納內衣。並且,主臥的牀體可以上翻,下方亦可以儲存物品。
考慮到這個家後期二娃的需求, 兒童房 採用了上下鋪的形式,下鋪預留了一張牀的位置。並且,考慮到後期二娃家庭激增的收納需求,兒童房的收納可以說做到了極致。

下鋪兩側做了 推拉門形式的衣櫃 ,不耽誤後期新增牀體,也充分利用樓梯下方空間。樓梯踏步下方也做了可打開的櫃門,最大化利用空間。
如今這部分的衣櫃還沒有啓用的必要,因此成了小朋友的祕密基地。大量的玩具也被屋主收納在了這裏。

兒童房剩餘的牆面做了三組收納,靠近上下鋪的是小朋友的衣櫃,中間是小朋友和爸爸的樂高展示櫃,靠近窗戶一側還有一個補充衣櫃,即便後期二胎到來,也有充足的收納空間。

對比之前又小又擠的廚衛空間,改造後的廚房和衛生間的使用體驗可以說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一方面面積變得更大,佈局變得更合理,另一方面精準合理的收納設計也是這兩個強功能空間好用的必要條件。
廚房 拆除原本違建的北陽臺違建部分後做整體梳理,保證結構安全。北側陽臺作爲一個單獨的烹飪區域,既能封閉油煙,同時保證空間足夠使用。剩餘的空間靠牆做了拿-洗-切的功能排布。
廚房空間的收納也被最大程度地開發。玄關鞋櫃和冰箱之間有30公分的內凹,順勢做了一個窄櫃,屋主用來收納小家電和食材,一個小型的內衣洗衣機也被藏在了這裏。
「朋友來串門的時候發現這裏還藏着一個櫃子,然後櫃子裏還藏着一個洗衣機,都會忍不住哇一下」,屋主說。

冰箱上方的空間也被利用了起來,做了一個小型的對開門設計,屋主用來收納小家電和廚房的清潔用品。

廚房再往裏走,沿着洗切炒動線佈置了壁櫃和吊櫃。這個家裏大部分的設備都藏在了壁櫃裏:掃拖一體機、淨水器、洗碗機、軟水機……

而廚房其他的雜物更多地收納在了吊櫃裏。「大家都說吊櫃不實用,但在我家太實用了,它的高度設計得很適宜,方便拿取又不會磕頭,常用物品像調料這些還做了下拉的設計」,屋主說。

改造後的 衛生間 也讓屋主非常滿意。看房時又小又擠的衛生間甚至讓她產生了動搖,「如果我知道後面可以改得這麼好,買房的時候一定就不會那麼猶豫了」,屋主說。
餐廳外移後爲衛生間爭取了不少面積,原始的衛生間內僅保留了浴缸和淋浴的功能,馬桶間和盥洗區都外拓獨立存在,實現了三分離。盥洗區還結合了洗衣房的功能。

每個功能模塊雖然緊湊,但該有的功能和收納都儘量做到合理高效。浴缸區做了壁龕,馬桶的上方也做了薄櫃,用來收納捲紙等物品。
「這個薄櫃的容量完全超出我的想象,特別能裝,我有一次買了好幾箱抽紙,竟然全部能裝下,甚至還有富餘的空間」,屋主說。

盥洗區的臺盆櫃和鏡櫃收納了一家人的洗漱用品和屋主所有的護膚品和化妝品,打開抽屜一目瞭然,再也不會發生囤貨過期的情況。

合理的收納給了屋主更從容的居住體驗,「一個是每樣東西都放在了合適位置,日常打理家務的時候不用再跑來跑去,另外一點我體會更深的是,你對家裏物品的使用狀態更清晰,打開櫃子,東西用了多少,缺什麼,什麼時候該補貨,全都一目瞭然,既不會發生缺貨,也不會發生囤貨過期之類的狀況」。
設計師:收納沒有萬用公式,博主家的收納也別隨便抄
毫無疑問,屋主家的收納設計得非常優秀。所以,在採訪設計師之前,我的預設是這個家的收納一定有不少值得抄作業的地方,設計師本人肯定也有不少「收納公式」可以分享。
但設計師卻給了我一個跟我的預設截然相反的反饋:收納沒有萬用公式,同時,也讓我明白了這個家收納好用背後的根本原因。
作爲一名建築師,設計師在收納上的觀點看似犀利,卻非常有啓發,下面就直接送上本次採訪的內容吧!
我:屋主入住後在收納上的體驗非常好,你覺得是因爲你在收納設計上做對了什麼?
設計師:精準合理的收納設計。這裏的合理,一個是位置上的合理,所有的物品都是根據主人的使用習慣進行就近收納,另一個是容量上的合理,比如屋主家馬桶上方的薄櫃,設計之前我會詳細瞭解屋主囤紙的習慣,一次是囤一箱還是兩箱?然後再根據她的囤貨習慣去進行容量的設計。

我:現在網上有一種風氣,就是去計算自己收納的總容量,似乎容量越高,自己家裝修的錢就花得越值,你認可這種觀點嗎?
設計師:不認可。容量越高,說明櫃子越多,花的錢也越多。但實際上,很多人家裏並不需要做那麼多收納和那麼多櫃子。屋主家的收納可以說做得非常足,這背後是有這個家的客觀需求的。76㎡的小家在未來要生活4口人,並且這個家他們大概要住15年,這就註定了這個家的收納需求會不斷增長,居住的時間越久,他們的收納可能會越不夠用,所以,在這一次的裝修中,我就儘可能地給他們做多收納,各種空間和角落都儘量利用起來。

我:那你覺得一個家的收納容量做到多少合適?比如,入住後,物品用掉60%的容量,剩餘40%的富餘容量,是不是比較好的狀態?
設計師:這其實沒有公式和標準,因人而異。比如孩子的衣櫃,容量就沒必要做太大,因爲隨着孩子的成長,他的舊衣服會不斷被淘汰。再比如我之前有年長的客戶,她喜歡屯東西,很多年之前的衣服都留着,但同時她也不怎麼買衣服了,那她的衣櫃容量哪怕用掉了80%-90%也沒關係,因爲她不需要爲新衣服留太多空間。像屋主家的衣櫃,其實只有3m長,它的容量對很多家庭來說都是不夠用的,但屋主和先生的衣服其實不多,都是短款和基礎款,所以這個容量對她來說就是合理的。一個家的收納容量不僅僅關係關乎物品本身,也關乎使用者的生活狀態和消費習慣。

我:這個家雖然做了很多收納,但是視覺上不擁堵,是在設計上有一些考量嗎?
設計師:對,因爲這個家面積不大,爲了避免空間感受上過於閉塞,我們通過調整門洞的位置,把空間之間的視線打通,視線可以從一個空間穿透到另一個空間,讓你的視線有層次感,所以會覺得空間大,透氣。

我:你覺得一個家的收納設計好不好用,根本上和什麼有關?
設計師:和人有關。收納根本上是解決物品,而物品其實是非常私人的,你喜歡什麼樣的物品,你擁有多少物品,你對物品的態度是什麼樣的,你的消費習慣和囤物習慣是什麼樣的……最終都會影響你家的收納設計。網上經常看到有博主分享「我家的收納是什麼樣的,大家快來抄作業」之類的內容,但那是博主家,解決的是博主的物品,跟你是沒有關係的。想要收納設計得好用,最終要回歸到你自己的家,你自己的物品和你自己的生活方式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