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去做一個笨小孩吧
萬萬沒想到,人過28歲,會猝不及防的被《笨小孩》感動到。
最近在看《披荊斬棘的哥哥》,被這個一開始就被下了降頭的綜藝,狠狠的圈了一波粉,收割了一波會員。
一羣並不年輕的“哥哥”,隨便拉出來一個都是回憶值滿點的對象,他們站在那裏,就有自帶鋪天蓋地的洶湧記憶,我們這一代的90后里,有幾個沒看過古惑仔,有幾個沒看過韋小寶,有幾個沒喫過“李君羨”的顏,有幾個不知道F4啊……
他們不止是他們,是我們曾經青春裏的背景音樂。
我們長大了,他們也不年輕了,但他們依然站在那裏拍着胸脯唱着笨小孩:老天自由安排。
這是一首並不屬於我這個年代的歌,隔着大概有10年的光陰,但音樂,是真的可以共情的。
這些並不年輕的人,大多經歷人生的潮起潮落,看過山峯也見過低谷,走過漫漫人生路,嘗過無數的酸甜苦辣。有的人著作等身,有的人默默無聞,有些人杵在那裏就已經是里程碑,有些人你想不起他的名字,但他一張嘴,你就知道你認識他。
再也沒有一首歌能和笨小孩一樣能描述他們的幾十年。
也再也沒有一首歌能和笨小孩一樣,描述漸漸長大的我們。
初識社會的青澀和不解,懵懂間開始被人流夾雜向前偶爾迸發的鬥志,永遠追不上房價腳步時的氣餒,兜兜轉轉間開始明白自己到底要什麼的釋然,在一首歌裏,所有情緒都可以放下,變得灑脫和自然,讓人柔軟而堅定。
你看,怕什麼呢,總有一首歌,可以一起大聲唱啊!
去做一個笨小孩吧,走過的路啊,都算數。
2.健身和馬甲線
成年人的世界,除了躺平和長胖,真的再也沒有什麼事情是容易的了。
沒有人能擺脫這個魔咒,25歲之前,我從不相信減肥,25歲開始,我選擇控制體重和戒糖。
7月初的時候立了一個flag,要在兩個月的時間內練出馬甲線(確切的說是在他從戈壁灘上回來之前)。我確實努力了,作爲一個沒有任何運動細胞的廢柴,從一次只能跳100個跳繩,到一次能跳200.500.1000.1500.是我“運動史”上質的飛躍。
整整兩個月的跳繩,加上控制高油高糖高熱食物,成功的從107到102.體脂率從27到25.我可謝謝體脂秤全家了!
如今看來,馬甲線flag無限趨近於失敗,但卻帶來了我人生中一次全新體驗——大學畢業後,第一次爲一個目標付出超過兩個月的努力,並且還在持續着感受到它回饋的快樂。
運動釋放的多巴胺,是近似於戀愛的快樂。
我是個奇怪的人,過去生活節奏很快的時候,我痛恨流汗和運動,下了班唯一的興趣就是看書,最高頻的一年,看了接近30本,平均一週多一本書。而現在,當我的生活節奏終於慢下來的時候,我又開始享受暴汗和喘息帶來的掌控身體的快樂。
我的一位老師說,這是人生的平衡,總要有快有慢,有急有緩。
其實我從來不是個自律的人,我的很多在別人看來很自律的習慣,都只是強迫自己的日常而已。我很羨慕小紅書、KEEP上一口氣能跳繩4000.5000的大神,但我開始慢慢接受自己的進步。就像我從來不會羨慕會跑馬拉松的人一樣,我和他們,從來都不在一個賽道上。
在緩慢的工作節奏中,去享受生活的快樂,去安排想做而沒有時間做的事情,去讓心肺的承受力越來越好,讓平板支撐的時間越來越長,去感受肌肉拉伸時又酸又痛的觸感。這些都讓我感覺到,我的生命力在緩緩燃燒。
沒關係,我接受這個沒有馬甲線,但是堅持的自己啊。
3.用長線思維去思考
這一年裏發生了很多變化。
生活方式的巨大變革,工作變動帶來的全新衝擊,原本快速的節奏突然放緩。我從開始的不適,到慢慢接受,用了大概9個月的時間。
我常常自己回答離職時跟上司的那句:不管在哪,我都會很努力的生活。
也時常想起,剛剛工作時,第一任boss告誡我的那句:記住,你和別人不一樣。
所以,我經常性的感覺到自己的割裂,我的身體裏彷彿被兩股力量撕扯,當生活不再被我自己所控時,那種熟悉的危機感還是會經常性的讓我睡不着,哪怕我知道我已經得到想要的,但是多年來形成的習慣,卻在時時刻刻提醒我,保持敏感,保持變化。
說實話我挺怕的,怕被刻板的環境同化,怕那次小小的勝利成爲我人生的高光。我開始發現,我對自己提出的每一個新的目標,都是對平淡生活的抗爭,哪怕胳膊擰不過大腿,我依然想在日復一日的日常裏,讓自己稍微有那麼一點不同。
我小的時候讀莊子,最喜歡一句:外化而內不化。併成爲了我一生的自勉,直到現在才發現,能夠不被環境所亂心,需要多大的定力和本心啊。
上週末跟當初面試培訓的老師一起喫飯,席間聊到這一年的變化,我說我最大的變化,在於習慣讓節奏放緩了,過去我追KPI,不知道什麼叫服氣,不會的我就學,這次打不過你下次我也要幹倒你。但現在,這些好像都不需要了,我做事不再看短線,而是開始計劃用很長的時間,去考慮每件事的節點,我不再着急三個月、半年就要看見成果,我想沉下心來真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老師想了一下回答我:這說明,你真的要做有意義的事了。
用足夠的時間,去做足夠有分量的事情。我從不敢妄談意義,我只想讓自己的人生,稍微有那麼一點不一樣。
走吧,去做一個,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