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大多數人都是輸得不明不白

大多數人的一生,就像稀裏糊塗捲入一場亂戰,死了都不知道自己是被誰殺死的。

馬拉多納,如果被拉去參加跳高比賽,那也是輸定了,他可能輸了還不服氣,他憤憤地說,我明明帶球跑得賊快,怎麼就輸了呢?

還有董明珠大姐,前幾年豪言壯語地說要砸五百億去做芯片,一臉“我投這麼多錢還怕搞不出來芯片?要知道我可是從一個小小業務員開始就把格力空調做到了全國第一!”

今年有不少碩士生、博士生,甚至是海歸留學生居然投了上百份簡歷也找不到滿意的工作,我看到的一個碩士女生滿臉委屈➕悲壯地發抖音質問着“難道現在碩士學歷只值5000元工資了嗎?”

我當時看了她的視頻心裏想的是~“就憑你這認知,有五千塊的工作你就趕緊抱緊吧,該謝天謝地了”

太多的人其實不是輸在能力或者天賦、或者技不如人,而是他們根本沒看清楚自己要去參與的某個競爭到底是要和別人比的什麼。

你要打籃球,那就首先要明白,你和對手比的就是誰把球投進籃筐的數量多。

你要去賽跑,就要知道你和別人比的是誰先跑到終點。

你要去唱歌,就得知道你和別的歌手比得是誰能唱得更準、音色更美、更多聽衆喜歡。

每一件事情,假如都含有你和地球上其他人存在競爭關係時,你首先要捋清楚,這件事你要和別人比的是哪個“指標”?

最先發現這個指標的人,就可以最先在這個正確的方向投入資源和努力,他也就最有希望能勝出。

但是,看清一件事是在比什麼,並不很容易。

比如,有些人喜歡寫作,他可能覺得是比誰寫的長,所以他使勁花了一年時間寫了一百萬字的小說,以爲自己很厲害,但是可能就是有長又臭的一部流水賬。

有些寫作的人以爲是要比“文采”,於是就堆砌辭藻,每句話都華麗無比,矯揉造作,讓人看得想吐。

有些人以爲是要比“犀利”,就寫得毫無邏輯、缺乏依據,觀點武斷,讀者根本沒有認同感。

在高科技領域,有些人以爲是要比資金投入、資源實力、人心往一處使……但是最後發現,可能還不如別人一個吊兒郎當、私生活混亂的、沒啥資歷的小年輕產生的成果多。

就像體育比賽,你如果還沒搞清楚你參加的籃球賽要比的是投籃進球多之前就去努力苦練啞鈴以提高手臂力量,或者苦心研究帶球過人的腳下技術,那不就是白瞎了嗎?

人生也是如此,人生最重要的是要和別人比什麼呢?比誰賺錢多?比誰官做的大?比誰身體健康活得長?——這些表面的指標看起來好像差不離了,但是可能都是錯的。

這是一個很深遠的問題,哪怕是看起來最成功的那些人,他們的答案也未必就是始終如一,他們可能終其一生都在不斷完善着、聚焦着某個最重要的方向……

這也是每個人最值得花最多時間來找出答案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