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川瀨巴水作品集 東方的鄉愁畫家

川瀨巴水(1883-1957)可謂“東方的鄉愁畫家”。無論是山水、人物、還是建築物,都彷彿浸潤在淡淡的鄉愁,和悠悠的懷舊情調中。

《荒川五月雨》川瀨巴水
《荒川五月雨》 川瀨巴水

不似經歷戰場血淚洗禮的小津安二郎,人物造型和構圖脫不了擺pose之嫌。我們從刻意安詳的畫面背後,不難讀出一雙傷殘老兵的紅絲眼。目睹戰場殺伐和人性撕裂,回到故鄉,老兵小津躲到戰爭陰影的對立面,用影像重建記憶和鄉愁,自我療傷。

小津安二郎電影中的”家“
小津安二郎電影中的”家“

川瀨巴水的鄉愁,彷彿是零度的,看不出特別的目的性,有着某種東亞地區共通的普遍性素質,那是被時代大潮漸次推離前臺的舊風景、舊物事,舊身姿。畫家的眼,和畫中物,視線融爲一體,在時代幕後顧影自憐,不經意和恍惚中,瞬間定格,留下一幀幀心靈畫像。

《東京二十景》系列之《淺草觀音之雪晴》川瀨巴水
《東京二十景》系列之《淺草觀音之雪晴》 川瀨巴水

川瀨巴水從大正時代(1912~1926)起,就開始新版畫創作,遊歷日本列島的山津野浦,四處旅行,隨地寫生,追尋一種東方特質的美。他的身後,有浮世繪風景大師歌川廣重留下的巨大遺產。他要獨闢蹊徑,在前人寫盡了的風景中,開出一片新天地。川瀨巴水以回顧的姿態取景,抓住行將逝去的舊時代背影,人、物與風景,融洽相處,不假外求。

《鎌倉大佛》川瀨巴水
《鎌倉大佛》 川瀨巴水
《中禪寺歌濱》川瀨巴水
《中禪寺歌濱》 川瀨巴水

也許,川瀨巴水筆下的日本古建,最爲體現這種鄉愁風景的自我完結性。人說草木無情,而在繪畫中,一草一木總關情。傳統山水畫中,建築物往往佔據次要地位,作爲附着體,或點綴物,融入山水草木已然渲染出的意境。

《上野榛名山雪中》歌川廣重
《上野榛名山雪中》 歌川廣重

而巴水顛覆了這一傳統。他的畫筆下,形形色色的木造古建,彷彿沉默不語的懷舊詩人,成爲情緒的主要釀造者,規劃出“畫是無聲詩”的優美意境。

《芝增上寺》川瀨巴水
《芝增上寺》 川瀨巴水
《平安神宮》川瀨巴水
《平安神宮》 川瀨巴水
《平都知恩院》川瀨巴水
《平都知恩院》 川瀨巴水

再看這幅《野火止平林寺》。畫中沒有人物,只有半邊古剎山門,浸潤在秋日午後的陽光,和“紅於二月花”的絢爛楓葉中。巴水特意將下半篇幅留給山門前青石地面,佈滿斑駁的日影,看去好似貼在磚石上,有浸潤之感,彷彿被時光凝固,更顯靜謐。

《野火止平林寺》川瀨巴水
《野火止平林寺》 川瀨巴水

這種日影,日語稱作“木漏日(こもれび)”。顧名思義,就是從樹葉之間漏下的日影。日本人很喜歡“木漏日”。這個詞常出現在和歌、俳句,和現代流行歌詞中。比如,福山雅治那首風行一時的《櫻花坂》:“揺れる木漏れ日 薫る桜坂(搖曳多姿的葉間日影,香氣怡人的櫻花坂)”。

野火止爲東京鄰縣埼玉縣地名,平林寺是日本佛教曹洞宗古剎,也是幕府將軍德川一族姻親大河內松平氏家廟。畫中木建是平林寺山門,現存,爲埼玉縣指定文物。

日本埼玉縣野火止平林寺山門和紅葉
日本埼玉縣野火止平林寺山門和紅葉

說起來,平林寺還和中國有一段淵源。大河內氏最後一代藩主大河內輝聲曾與清朝駐日使館官員密切交遊,留下詳細筆談記錄,收藏於平林寺。戰後,日本學者在平林寺發現這批被稱爲“大河內文書”的筆談記錄,轟動一時,是研究中日交往史的第一手資料。川瀨巴水的這幅《野火止平林寺》,除了藝術價值,還蘊藏着豐富的歷史人文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