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真正的捨得,是“捨得有用”

人們愛說“捨得”,還說“有舍纔有得”,更有甚者,還演繹成了“大舍有大得”、“小舍有小得”的量化關係。

但其實把這個雞湯弄成白酒品牌的“捨得酒業”董事長貌似前段時間因爲貪污的問題被抓了?這就很諷刺啊,說明這個雞湯不靠譜。

但是這句話倒是經常引發我的思考——什麼情況下這句雞湯纔是有效的呢?

或者說,把什麼東西舍掉,才能真的讓人能夠得到更多呢?

普通人會想,舍掉一些好東西、錢財散盡,拿去幫助別人,可能會換得好名聲因此得到更多吧?

但是從經驗來看,大多數富人並非做了慈善才變富,而是變富了纔會去做慈善,所以,捨去錢財、物品,並非一定能換回加倍的錢財。

還有人會想到,捨去一些慾望,可能會讓人得到更多吧?所謂的做減法……

但是這種想法不是很顯然是特別虛僞的嗎?明明是內心暗暗地想得到更多,還有臉說捨去慾望,這說明就是沒有真正捨去慾望啊,而且是變本加厲地把慾望膨脹了。

後來我發現有一個東西如果能捨掉,是真的可以讓自己獲得更多的。

這個東西,就是當下對自己最方便有用的那些事物,包括有利的資源、人脈、家庭背景,還有各種自己已經可以運用嫺熟的知識、技能、經驗、資格等等,

如果一個人真的能夠做到對各種“有用”的東西不依賴、不留戀、不濫用,而去探索和追求自己完全不熟悉、不掌握、不受控的新事物、新領域、新知識,那可能會真的進入一個更廣闊的新世界,讓自己收穫更大的生命價值。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很留戀自己在當地很有勢力背景的家族關係,那麼他可能一輩子就滿足於在當地發展和進步,那他可能永遠不給機會讓自己去更廣闊的天地裏成長,他在自己家鄉那個小地方頂多混成個平庸的富二代。

再比如,一個人如果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學學到了電子技術,又分到了很專業對口的單位和崗位,他很可能就集中所有精力和時間只爲做好這份本職工作,那麼他就不太有可能去關注和探索更多的科學領域,很可能會埋沒了他的其他更出色的天賦。

所有偉大的、有卓偉成就的人,其實都是一路斷然捨棄了“有用”之事、之物,不斷擁抱更大世界的人。

能捨得各種“有用”而不沉迷、止步,這纔是捨得的至高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