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心裏富饒 成人之美

蓬山不遠

宋祁自己原創的詞,在北宋絕對排不上前列,但拼湊的二手詞倒是很紅。隨便組裝一些前輩的金句按照平仄碼好,居然就能讓皇帝賞個女人,這種事兒,除了他以外,前後五百年,再也找不到別人了。

話說宋祁有一天在開封繁臺街亂逛,恰逢皇家大內車駕出行,不及迴避,只好裝傻。忽然,一輛香車半挑窗簾,裏邊露出個漂亮妹子低呼:“這不是小宋嗎?”咦?那一刻,四目相對,真如春暖花開,白駒過隙,癡癡不願轉睛。直到車馬已過半晌,小宋纔想起問自己一個嚴肅的問題:這個靚女是誰呢?

一切美妙源自未知。小宋一路扶着牆,激動得差點兒半身不遂。顫巍巍回到家裏,勉強洗淨了鼻血,掙扎着寫一首《鷓鴣天》聊以自慰。

畫轂雕鞍狹路逢,

一聲腸斷繡簾中。

身無綵鳳雙飛翼,

心有靈犀一點通。

金作屋,玉爲籠。

車如流水馬如龍。

劉郎已恨蓬山遠,

更隔蓬山幾萬重。

總共八句歌詞,居然有五句完全摘自李商隱和李煜。或者乾脆說,除了開頭兩句是本集劇情以外,其它內容全部來自典故。雖然,古人都喜歡在作品裏摘句用典,但是像宋祁這樣,幾乎完全躺在別人整段的詩文裏搞“輕創作”,這才罕見。

但是,不得不說,這件打滿補丁的百衲衣,穿在身上居然無比合身。

這麼多典故,都在遞進式地表達一個意思:怦然豔遇,後會無期。

最後一個典故“劉郎已恨蓬山遠”說的是漢代劉晨進山採藥,豔遇仙女,同居半載後返鄉,發現人間已過幾世。於是回山再找仙女,但已經是“更隔蓬山幾萬重”了。

平平仄仄,朗朗上口。也難怪,都已經是前人成名的金句了,不紅沒天理。這首歌詞隨着廣場舞小調迅速蔓延開來,以極高分貝蕩入紫禁城。

宋仁宗是個文化人,側着耳朵聽了半天,歌詞居然爛熟,但就是沒搞懂小宋原創的那兩句。實在忍不住好奇,找人問問啥意思。一瞭解,更好奇了。來,給俺查查,那是幾號車,誰喊的小宋。

能當街喊男人的妹子,通常不會扭捏做作。那個宮女居然就一路小跑出來承認了。說以前宮內宴請翰林學士,見過他。聽大家稱他“小宋”,便記住了。這次不期而遇,情不自禁順口喊了。

皇上一聽,樂了。這麼好的劇情,可不能錯過。故事發展到這兒,總該家長上了吧。

小宋來了。皇上故意慢條斯理地跟他扯,扯一扯豔遇,再扯一扯政治思想覺悟。

小宋低着頭一個勁兒地嚥唾沫,等聽到那句“劉郎已恨蓬山遠”,已經徹底窘到不行。至此,皇上終於忍不住笑了。開心而又慈祥地跟他說:“知道麼孩子,蓬山不遠。”

話音未落,屏風後款款走出佳人,四目相對,這一次,終於花開可摘。

成人之美,是一種極爲高貴的品德。這個故事讓我對宋仁宗趙楨充滿了好感。當然,你可以說,他是皇帝,只要他願意,除了神蹟,幾乎無所不能。但是,縱觀歷史,這種雅韻之心,即便是皇帝又有幾個真正落實過呢?

這世上,心理小氣之人是絕大多數吧。

我覺得,即使趙楨只是個普通老頭,即使這次也沒有找到那個宮女,都沒關係。因爲至少他願意花時間專門跟你說一句“孩子,蓬山不遠”,難道這還不夠嗎?

人無夢想,便會碌碌於現狀,鼓勵追夢,纔不至無趣終老。

我並不富有,可我一直鼓勵身邊所有的朋友追逐夢想,當然,我也希望得到別人的鼓勵。

去吧,去追吧!

蓬山不遠,夢想不滅。既然行色匆匆,何必顧慮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