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田博( 1876~1950),跨越明治大正昭和三代的日本風景畫第一人,繼承浮世繪傳統的日本“新版畫”運動的旗手。

吉田早年多次赴美參展,遊歷歐陸,主攻水彩畫,主要爲風景題材。1904年,吉田的《雨後櫻花》等三幅水彩作品,榮獲聖路易斯世博會銅獎。回國後,又屢獲日本國家級美展文部省美術展覽會(簡稱“文展”)最高獎。1924年以降,吉田多次擔任帝國美術展覽會(帝展)評委。

1920年,吉田結識新版畫運動最大推手,版畫出版商渡邊莊三郎,並於翌年推出《牧神的午後》及《帆船》等系列版畫,廣受好評。甚爲可惜的是,吉田早期創作的版畫刻版在關東大地震中毀於一旦。其後,吉田再次赴美,攜至美國的多幅版畫,爲美國畫廊推崇。
1925年,吉田周遊歐美回國,自設“吉田版畫”工坊,推出系列版畫“美國系列”,“歐洲系列”。1927年,吉田的40餘幅作品在日本及匈牙利的現代版畫展上參展,在歐美贏得較高知名度。



抗戰爆發後,吉田一度作爲隨軍畫家,前往中國採風創作。基於此次經歷而創作的“中國系列”版畫,涵蓋中國大江南北,勾勒出了唯美而寫實的中國風情,將民國時代的中國各地風貌,在透着淡淡哀傷的恬靜畫風中定型。“中國系列”在吉田博風景系列版畫中也別具一格,少了異國情調,多了與日本風景相通的審美氣質。








《星子》,描繪的是廬山腳下星子縣(現爲廬山市轄縣)縣城的街景。星子老城以牌坊知名,曾有數十座之多,歷經戰火和文革,毀壞殆盡。
本作品中的牌坊,現已不復存在。星子縣牌坊多爲教化牌坊,而此版畫,忠實再現了當時貼在牌坊上的標語。“明禮儀,知廉恥;負責任,守紀律”,或爲淪陷時日軍或僞縣府張貼。歷史的教化和現實的訓令,交織在一起,意味深長,令人感慨萬千。
本作品《星子》,不僅藝術價值極高,爲吉田博“中國系列”版畫中的翹楚,而且留存了民國時期古城星子的歷史風貌,尤其是當年的標語,十分寫實,是不可多得的珍貴歷史資料,具有極高的在地歷史文化研究和收藏價值。


吉田在歐美聲譽極高。1945年,日本戰敗,麥克阿瑟率盟軍進駐東京。當年秋天,麥克阿瑟夫人即造訪位於東京新宿區下落合的吉田工坊,向畫家致意,並親購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