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如果教育觀念是錯的,那麼現實就不可能對

Keith Haring | Untitled
Keith Haring | Untitled

教育是引發最多焦慮的一個領域,任何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色,這願望是正當的、人性的、自然的。

但有競爭,則一定有輸贏,平均線以下,註定是多數,所以,教育也註定要讓多數人願望破滅。

這說明,教育要做兩手準備:第一手是如何把孩子培養出色;第二手是孩子不出色怎麼辦?

多數人只想了第一手,沒有想第二手,當孩子學業真不出色時(概率大於50%),他們無法接受這個現實,焦慮、憤怒、要找人背鍋。

學業不出色,孩子是不是就真沒用了?找不到工作,不受人尊重,被世界拋棄?事實證明,並非如此,任何一個成人的朋友圈,都有一些自己喜歡與尊重的人,原來學業並不出色,只是校園裏的路人甲。

學業失敗的孩子,也可以具備一些好素質,讓他們成爲受歡迎的朋友、稱職的員工,有安身立命的本錢。

這些好素質,任何一個家長都可以教給孩子,幾乎所有孩子都可以養成:

乾淨。把自己收拾清楚,看起來清清爽爽;

細心。做事有條理,有頭有尾,有交代;

禮貌。不打擾別人,不冒犯別人。

這些素質,簡單,建立起來卻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浸潤,這個任務99%需要家長完成,剩下的1%,纔是老師提及這些理念。

如果家長本身沒這些素質,髒、亂、無禮,孩子混在這種環境,他突變的概率極小,也只能是個髒、亂、無禮的人。

孩子成長,需要一個系統的支持,父母是主力,老師是輔助。

很多父母覺得養孩子,操心、累、花錢,希望有個輕鬆的方法。並沒有這方法,養了孩子,就得操心、累、花錢,你想省心、輕鬆、省錢,孩子就長得隨機一點,看運氣,大概率比較差。

作爲父母,如果自己都不願意爲教育孩子付出努力,那麼,世界上誰也不欠你一個好孩子。如果越差的父母,就該消耗越多的教育資源,那麼,就是在懲罰努力的好父母。

這樣的父母,往往覺得世界欠他一個好孩子。他們的思維,本身可能有點問題,但是,更大的問題是,不負責任的人給他們灌了太多錯誤的教育觀念,讓他們產生幻覺:即使我們父母不負責、不努力,也有其他人該爲我的孩子負責和努力。

大量的旁觀者與輿論也支持這種想法,反正不用自己付成本,秀個愛心唄。甚至編造出了所謂的快樂輕鬆學習的神話,似乎只有中國的孩子學習辛苦、制度腐敗、老師笨蛋,外國的孩子上學就是玩,沒作業,輕鬆上個好大學。相信我,如果有這種學習方法,全世界早普及了,世界各地,要上好大學,都沒有輕鬆的。

中國的教育,需要改進的地方當然多,但希望他們改進到讓所有人輕輕鬆鬆得到一個好孩子,那是不可能的。給別人提一個完不成的目標,這是精神施暴。

據說,現在有教育主管者宣傳一種理念: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不少老師也這樣自我洗腦。我覺得,這就是一種精神施暴,同時還是教育理念上的浮誇風,後果是災難性的。它讓一些不負責任的家長可以甩鍋:你們老師自己都承認了。它還違背了教育現實,由於稟賦、智力、品格,有一部分人,就是無法教好的,連孔夫子也感嘆有學生爛泥扶不上牆。教育發達的美國,固然有大量的好大學等着好孩子,但也有大量的監獄等着壞孩子。

不承認現實的殘酷,不承認教育運行的規律,做出“所有學生都可以教好”這種承諾,並無法提升教育,它只起到迷惑的作用,讓人更難瞭解與接受真相,最後損害教育。

家長尤其不要被這些言論帶到溝裏,以爲自己再也不要操心、累和花錢了,因爲老師承諾會教好所有的學生。老師並沒有這個能量。你在家二對一,一對一教育孩子,你還是最愛他的人,你都經常沮喪與失望,那麼,老師怎麼可能是超人,一對幾十,能夠個個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