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舊文寫過類似的,最難的是剛剛好。
前文提到了一些教育話題,孩子的前途,不,那不重要。那麼我知道,很多讀者會認爲說,高考在中國還是給了很多年輕人出路,特別是普通家庭的年輕人,我也知道,很多人會說,西方教育也存在很多弊端和問題。
恰恰前幾天我和一些已經移民海外的朋友們聊天提到這個話題,我們這些老朋友也在吐槽,加州的教育體系,LGBT的政治正確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我先說一下新加坡,去年,新加坡LGBT終於合法了,這算是這個保守國家的一次進步,我覺得這樣也是蠻好的,我身邊也有這樣的朋友,我理解並尊重不同人的選擇,世界需要包容和諒解,在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但加州就很過分,學校裏天天灌輸LGBT如何正確的思想,弄得小孩子好像如果是正常性別取向反而有問題一樣,然後甚至誘惑和鼓勵小孩子進行性別改變,而且,這一過程還會對監護人保密,包括服用特定藥物。所以很多家長對此也是深惡痛絕。我們知道一個荒謬的事實,在加州,一個年輕人飲酒的合法年齡是21歲(保守的新加坡反而只要求18歲),但是孩子只有十幾歲的時候卻可以選擇改變自己的性別而且不需要家長知道,而這個過程對身體的損害是不可逆的!!!
我不反對年輕人選擇自己的人生,但你至少等他們成年吧,讓成年人自己決定不行麼,爲什麼未成年需要監護人,不就是因爲他們還缺乏足夠的判斷力和認知能力麼。
那麼回到之前的話題,我說需要尊重孩子選擇權,但這個選擇權不是0和1.這就是很多時候,你去講道理的時候,非常要命的地方,因爲很多人只知道0和1.非黑即白,非此即彼,二極管的思維模式,所以這時候你說什麼都是錯的。這世界不是隻有黑白好麼。
孩子還小的時候,可以在一些不那麼重要的事情上享受一定的選擇權,然後隨着孩子的年齡增加,以及知識和閱歷的增加,家長逐漸放開更多選擇權給孩子,然後,學會容忍一定的試錯成本,不要求全責備,直到孩子成年。這是個過程,從0.1.0.2一直到0.8.0.9.然後孩子成年後纔會自然過渡到1.我反對的是什麼,是孩子都上高中了,他們的選擇權還在0.1以下。
我不認爲那種完全不顧的放養就是對的,從來不認爲,我也是相對傳統的中國家長,我對孩子也不是沒有要求的。但我反對的是衡水那種,把孩子拴死在考卷上,把孩子的生活全部壓榨,讓孩子陷入無盡掙扎的那種,我也會給自己的孩子出題,買試卷,加輔導課,但我孩子的遊戲時間和休息時間是非常充分的(我兒子平均每天會在不同遊樂場待兩個小時以上,平均每天作業時間也就半個小時,這是有輔導課的前提下),和國內我所瞭解的一些情況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我當然也希望孩子成績好一些,但我對所謂成績好的要求其實很寬鬆,因爲我已經把他們的底線抬得足夠高。
我當然覺得好好學習是應該的,我說過,我也是高考教育的受益者,親愛的讀者們,我說句大言不慚的話,你們當中有多少年輕的時候讀書能比我當年好呢。但我也說過,如果我在衡水那樣的教育體系裏,我一定會崩潰掉。我難道沒有好好讀書麼,但我不會犧牲掉正常作息和必要的基本自由,我聽說有些高中住校生是不能出校門的就覺得很離譜,我高中住校的時候晚上是經常出去溜達的,雖然那時候很窮,買不起啥東西。
在崇尚自由,和遵循規矩之間,假設自由是0.規矩是1.到底多少纔是最好的,坦白說,我給不出明確的答案,那是不是0.5就一定是最好的,有人可能覺得0.3.更喜歡自由一些,有人可能覺得0.7.更守規矩一些,我都說了,我會偏向於更守規矩一些,這就是爲什麼你們看我定居在新加坡的原因。其實我很傳統的,我從來就沒嚮往過極端的的自由主義。那麼0.3到0.7之間,我覺得這個是可以討論的,是可以有不同見解的,我也能理解不同人的不同選擇。但如果<0.1.或則>0.9.我認爲都是災難。二極管們喜歡拿另一邊的災難來掩蓋自己的問題,好像你如果不在這邊的極端,就一定在那邊的極端。
我們的教育環境,就我所知這些年,正在急速滑向一邊,而這是我認爲最絕望的事情,這種轉變的過程,真的不是爲了孩子的前途。(抱歉,真的不敢展開解讀)
高考制度是不是合理,其實大部分國家的高等教育,都是把分數當作最重要的錄取標準之一,輔之以其他一些可能的加分項,只有美國相對特殊一點,但基礎成績也是有重要意義的。國內現在一些名校也在做類似的轉變,比如所謂強基計劃。
但海外能看到的一些不同是。
第一,學生更看重個人的興趣,專業選擇,而不是學校排名。
第二,家長更尊重子女自己的選擇。
第三,海外上一個不錯的大學難度其實真的不高。(別擡槓,我說的是不錯的大學,不是頂尖的大學)
我對國內某些家長的吐槽是,你們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非逼着孩子們去做,你們不覺得自己羞愧麼。
第一,你對996的資本家深惡痛絕,你卻讓孩子一天辛苦學習12個小時以上,你自己能不能做到一天努力工作學習12個小時以上,你做得到麼!
第二,你天天刷手機刷短劇刷網購,卻讓孩子不許使用電子產品,我就說一點,咱們對成年人寬容一點,你把手機上娛樂遊戲視頻音樂什麼的都刪了,留着必要的郵件,企業微信,釘釘什麼的工作產品,你做得到麼!
我都沒敢要求我孩子向我當年那樣學習,我自己當年做得到的那種標準(雖然已經遠低於衡水標準)我都沒用來要求過我孩子,你們呢,還好意思舔着逼臉說都是爲了孩子好,你要是自己真能做得到,你還用卷你孩子麼?
我讀者圈子裏真有幾個卷王,卷自己是真狠,然而人家把自己捲起來後,給孩子的出路就寬多了,你們呢。
最後,如果你真的爲了孩子好,以下一些真誠的建議。
第一,保證孩子基本作息,儘量安排勞逸結合,任何成績都不能用健康做代價。
第二,挖掘孩子主動學習的熱情,比短期提升成績更重要,最終孩子的學習能力需要的是主動性,特別是小學時候,太多家長爲了短期成績提升,大量壓迫孩子學習,這種情況下學習熱情和好奇心會被消磨,那麼到了種學逆反心理起來,家長髮現壓迫不了了,孩子成績一落千丈。
要保留孩子的學習興趣,要給孩子儘量種草,讓他有提升自己的動力。
擁有主動學習態度的孩子,纔會有更好的未來。
第三,視野寬一些,其實路有很多條。多讓自己收入提升,就會給孩子出現很多新的成長選擇。
第四,並不是學習時間越長成績越好,從來都不是,學習成績和學習時間的相關性沒有那麼高。要掌握方法,要領悟學課知識的底層邏輯。
坦白說,一些普通學校的師資水平確實有欠缺,孩子可能沒有辦法獲得更好的教育機會,但互聯網很發達,這是最好的教育資源。
然後很多家長爲了孩子好好學習禁止孩子上網,對於一些非核心城市,普通家庭來說,最好的教育資源真的在網上。知識點不懂的,善於搜索,有些可以查找一些優秀網課資源,有些可以去搜索百科資料或者其他知識分享的文檔,有些也利用AI去提問,去尋求答案,去不斷追問,直到理解,理解很關鍵,理解了邏輯,很多知識點就能串起來,題型再怎麼改都不怕。
學習是講方法的,不要一昧的拼時間。
那,上網孩子貪玩不學習怎麼辦,這就是所謂主動性的培養和塑造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家長也要給出一些正確的示範和輔助,特別是最新的一些AI產品,如何正確的尋求幫助,正確的解答疑惑。
還是那句話,家長你自己有沒有能力去做好示範。
第五,學校排名沒那麼重要,當然我不是說學校排名完全沒意義,但有些時候不用那麼看重,我舉個例子,比如我看到經常有孩子成績能夠上廈大,或者類似的學校,然後還想復讀一年衝擊清北,這種就沒必要,非常腦殘的想法。如果你高考拉肚子,發揮失常,本來能進985的,結果只夠二本,你復讀我也能理解。但前面提的這種其實完全不需要浪費一年時間,如果能在廈大這樣的學校拿到不錯的成績,出路不見得會比清北差,更何況還有一年的時間成本。我高中有不少成績比我好的同學,沒有選擇清北,而是選擇了離家近的南開大學,他們畢業後的出路都很好,無論是做學術的,創業的,還是走職場的,都有很成功的範例。追求名校不是壞事,但隨遇而安,沒必要那麼執着。
最後的最後,有個家長給我留言,說他孩子看了我的文章後,準備放棄研究生學歷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那麼這個孩子的情況是,研究生還差一年,我覺得,如果他是放棄考研,我是支持的,但如果研究生已經讀了兩年了,我其實建議還是拿下這個學歷,畢竟沉沒成本還是有點高的。
當然,我仍然支持他做喜歡的事情,而且我認爲這兩點其實不衝突,我發現很多人,想做一些事情,總是要找一些藉口,比如現在的工作學習佔用時間太多,需要一個非常空的時間,才能去做什麼什麼,然後就發現,他們真空下來後,進展緩慢,然後是各種藉口。反正,就是環境不支持他們的想法和行動。而我知道一些厲害的人,真的是會同時在做幾件事情,直到一個新的想法已經驗證其巨大的價值,纔會放棄舊有的工作。
我以前有個老同事,當時他在老東家在職的時候,突然自己基於興趣起了一個新項目,然後悶聲搞(和老東家業務無關,無競業關聯),而且很快賺錢了,那時候我在另一家公司了,正好發現這個事情,約他喫個飯,提了一些產品變現上的建議,他動作超快,當天晚上就按照我的建議把一個新的小產品上線了。然後眼瞅着收入就嗖嗖的漲,後來直到收入遠高於他的工資,才離職出來正式創業,當時一個老熟人打電話給我,說是不是我攛掇他離職,我說不是啊,人家自己收入很好啊,然後問我對方收入多少,我說了一下,老熟人很驚訝,但也瞬間理解了。
當你當下有一些正在進行的學業,或者從事的工作,你有一些其他的想法,我是鼓勵你嘗試的,但請先驗證可行性,拿到一定成果後,再決定是否放棄現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