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惜命的要義不在養生,而在折騰

方勵導演在一席的演講中說,已經活到 60 歲的人,如果他惜命的話,那他就不應該去養生,而應該去折騰。

生命的定義可以有許多個維度,它是一條可複製傳播的信息鏈,它是一股穿梭不絕的電子流,它一團是熊熊燃燒的慾望。

在我看來,人的生命更是由各種經歷拼裝的記憶,如果靈魂有可描摹的模樣,那麼,它一定是由一個人獨特的經歷和記憶塑造的。

大家還記得這個幸福面積公式麼?(截圖自《讀庫》)

如果我們把幸福的面積換成生命豐盈的程度(橫座標不變,縱座標改成可以形成刻骨銘心記憶的精彩過往),我們就更會認同方勵的觀點了,因爲漫長而無聊的歲月(縱座標值較小)並不能讓生命的豐盈程度更大。

昨天在直播的時候,有網友在線提了一個如何看待自律的問題。

首先,這個自律是真實的自律還是表演的自律?

就像豆豆在脫口秀表演中說的那樣,他在視頻裏5:20起牀,那他起碼5點鐘就得把拍攝器材擺在臥室裏……爲了防止犯困,又是喝茶又是喝咖啡,你都不如多睡一會兒了。

而真實的自律,也要看這樣的自律是不是符合有益身心和工作生活的證據要求。

比如你規律地喝酒,這也是一種自律,倘若你還誤以爲這樣的習慣有益健康,這不就相當於喝尿把自己嗆死了麼?

著名心臟外科醫生 RICHARD A· JONAS 認爲:

一個外科醫生的日程表無論多繁忙,也應該要有時間來維持身體的適應性。因爲對於大體格成人實施再次手術,非常需要極大的手臂和肩膀的力量。至少要用1小時或2小時來費力地再次打開胸骨和胸腔,然後再用1小時或2小時進行解剖遊離,之後就是手術的最精細部分了。

肌肉的疲勞會造成縫合時的精細度不夠。應該通過每週定期鍛鍊三次或四次來維持肌肉的力量,最理想的是讓有專業證書的教練來設計鍛鍊方案。在手術室內得到的“鍛鍊”是不夠的。

外出參加學術和醫療活動的日程表都排的滿滿的,通常會因爲跨時區,參加會議晚宴,而睡眠不足。時差會造成酒精和咖啡因的效應被放大,顯而易見,任何時候都應該有節制地飲酒喝咖啡,尤其是在重大手術前的24小時內,甚至是在國際旅行後的2—3周內。

有許多關於使用營養學方法來治療時差反應的書籍,都強調了不同的膳食產生的不同效果,以及如何利用這些膳食來消除時差對人造成的影響。

但是,這些原則也有助於日常生活。例如,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膳食,會讓人昏昏欲睡,而富含蛋白質的膳食會提高兒茶酚胺的水平。從更長的時期來說,外科醫生的飲食必須有益於心臟健康,而且要維持骨骼和關節的健康。足夠的液體攝入量會降低外科醫生面臨的另一種重大職業傷害的風險,即腎結石。

(摘自《先天性心臟病外科綜合治療學(第二版)》)

這一觀點可能對很多行業都有參考價值,只不過心外科的工作相對特殊,對從業者的體力和心理素質的要求都較高。

而且這一行業的工作強度很可能是有害健康的,但如果你熱愛這個專業,難道會因爲介意這個問題,就放棄麼?

類似的,有些事雖然我們很清楚可能對健康不利,但如果能帶來絕佳的生命體驗,是不是值得冒相應的風險去嘗試,就見仁見智了。

活得健康,活得長久,當然很重要,但於生命質量而言,這一目標絕不是唯一重要的,它不能重要到可以壓倒一切人生的樂趣和體驗。

我記得幾年前曾有一位年輕的姑娘死於翼裝飛行的事故,當時就有很多人覺得這個姑娘不值,這個世界,總會有人選擇不一樣的生活方式,人家曾體驗過的那種極致刺激和快感,恐怕也是外人完全不可能經歷的。

所以,其他人又能有什麼立場評價人家的值與不值?

希臘神話中的伊卡洛斯,有一雙蠟做的翅膀,他因飛得太高離太陽過近而致翅膀融化墜入海水中溺亡。

中國的神話中的夸父,爲追趕太陽力竭而亡。

爲什麼古老民族都有類似的傳說?‍‍

因爲總有一些最勇敢的人在不斷地爲人類世界拓寬疆域。

那些不走尋常路線的人,總是無畏地探索着各種極致的可能,遊走在已知和未知的邊界,人類這個族羣所以能生生不息,就是因爲我們族羣當中總有那麼一些將生死置之度外的人,願意涉足人跡罕至的區域,他們的冒險可能會失敗,有時候甚至會因此而殞命,可是,類似的探索一旦成功,就有可能讓所有人受益。

1912 年 1 月 17 日,著名科學家探險家羅伯特·弗肯·斯科特(Robert Falcon Scott,1868.6.6-1912.3.29.)與他的四位同伴到達了南極點,但由於備戰這一壯舉過程中的微小失誤和變幻無常的極寒天氣,斯科特等人沒能成功返回。

他在給妻子的絕筆信中寫道:

「我有太多太多關於這次旅程的故事要告訴你。比起舒服地躺在家裏,這趟旅程不知要好上多少倍。你可以給孩子講很多故事,可是啊,付出的代價是如此沉重——我再也見不到你最最可愛的臉龐了。」

也就是說,直到生命的盡頭,這位偉大的探險家都不曾爲自己的選擇後悔。

與斯科特同時代的人,就算再比他多活上一些時日,最終不也難逃一死,而今也早就埋於泉下泥銷骨了,而斯科特和他的事業卻已經永遠地寫進了天地之間。

哪種生命更豐盈,哪種生活更值得追求,哪裏又說得清楚?

普通人當然沒啥可能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但在道理上,普通人一樣沒有必要單純爲了活得更久而犧牲太多生活的樂趣,因爲無趣的生命不管多長,都是乾癟。

想到這裏,自律與否,那還值得討論麼?

一邊健身一邊作死,那還會顯得好笑麼?

人生苦短,有花堪折直須折,今天續的命今天就消耗掉,絕不給最後的時光留機會,不也是爲今天負責的人生態度麼?

明天的命,那你找明天要去唄。

只要想得足夠透徹,哪還會因別人的「自律」讓自己焦慮呢?

尊重科學規律,直面命運無常。

今日命,今日畢,你愛律不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