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香港攝影不是隻有何藩

首先,這標題可能會讓部分讀者不舒服,誤以爲我厭煩何藩。

何藩是華人世界最爲知名攝影師之一。有那麼幾年,網絡上有關他的攝影(報道)鋪天蓋地。或提香港本土攝影時,只列何藩。我一方面高興於更多讀者知道,另一方面讓人錯覺彷彿香港攝影只剩何藩。就所知,還有好些出色攝影師。比如,我會想到與何藩相差八歲的邱良。邱良出道時,何藩已名揚國際。兩位相識,邱良還曾採訪何藩。

很多次,(自)媒體報道何藩,貼標籤“東方佈列松”,而邱良呢,“香港佈列松”。可以理解媒體需要標籤來強化突出,不過也容易造成誤解偏差。何藩的攝影,更是有異佈列松。如果說何藩側重畫意,那麼邱良重寫實。與何藩一樣,邱良的人生經歷也獨特。非常簡單做一期邱良的攝影。

邱良(1941—1997)
邱良(1941—1997)

香港故事1960-70年代

邱良

兩個飛哥,灣仔,1961年。
兩個飛哥,灣仔,1961年。
麗人行,1961年。
麗人行,1961年。
搏命撲水,深水埗街頭,1963年。
搏命撲水,深水埗街頭,1963年。
媽姐,中環街市,1963年。
媽姐,中環街市,1963年。
齊心協力,灣仔,1963年。
齊心協力,灣仔,1963年。
山邊染布廠,牛池灣,1965年。
山邊染布廠,牛池灣,1965年。
青山灣,1965年。
青山灣,1965年。
‍法外情,渣甸街街市,1965年。
‍法外情,渣甸街街市,1965年。
歸心似箭,中環,1965年。
歸心似箭,中環,1965年。
人力車,1965年。
人力車,1965年。
灣仔駱克道,1966年。
灣仔駱克道,1966年。
村姑,上水古洞村,1966年。
村姑,上水古洞村,1966年。
王老五的聚會,長洲,1966年。
王老五的聚會,長洲,1966年。
情不自禁,皇后像廣場,1966年。
情不自禁,皇后像廣場,1966年。
情侶打傘,1960-70年代。
情侶打傘,1960-70年代。
賣氣球,黃大仙,1968年。
賣氣球,黃大仙,1968年。
街頭公共電視,修頓球場,1968年。
街頭公共電視,修頓球場,1968年。
假日的享受,跑馬地,1970年。
假日的享受,跑馬地,1970年。
校園民謠,中大校園,1970年。
校園民謠,中大校園,1970年。
租書檔,灣仔,1961年。
租書檔,灣仔,1961年。
一步一驚心,灣仔碼頭,1961年。
一步一驚心,灣仔碼頭,1961年。
漁棚嬉春,長洲,1961年。
漁棚嬉春,長洲,1961年。
街頭共浴,深水埗欽州街,1963年。
街頭共浴,深水埗欽州街,1963年。
新學年,銅鑼灣登龍街,1964年。
新學年,銅鑼灣登龍街,1964年。
私家車,灣仔,1964年。
私家車,灣仔,1964年。
擦鞋童,中環戲院裏,1964年。
擦鞋童,中環戲院裏,1964年。
家課,上環街頭,1965年。
家課,上環街頭,1965年。
笑口常開,黃大仙天台學校,1965年。
笑口常開,黃大仙天台學校,1965年。
到市場去,1960年代。
到市場去,1960年代。
油麻地避風塘,1967年。
油麻地避風塘,1967年。
灣仔柯布連道,1968年。
灣仔柯布連道,1968年。
櫥窗,1970年。
櫥窗,1970年。
agogo小姐李琳琳,又一村公園,1965年。
agogo小姐李琳琳,又一村公園,1965年。
李小龍與兒子,1970年代。
李小龍與兒子,1970年代。
邵氏訓練班,西貢小清水,1974年。
邵氏訓練班,西貢小清水,1974年。
邵逸夫與邵氏演員大合照 。
邵逸夫與邵氏演員大合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