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介紹一型來自中國的自行高射炮,中國大陸第一種現代化自行高炮,由西北機電工程研究所設計,北方工業生產的PGZ-88自行高射炮。

我們在介紹WZ305的文章中講過,在建國後的很長時間內,我軍的野戰防空體系都非常落後。但當時的中國軍工部門一直在想辦法基於現有條件,改良陸軍的野戰防空體系,我們本期的主角PGZ-88就是那個時期的產物。
PGZ-88的研製最早可以追溯到1967年,當時五機部下發了研製自行高炮的命令,項目代號301工程。研製工作由627廠負責,當時該工廠正在進行131工程輕型坦克(定型代號62式輕型坦克)的試製工作。當年12月,627廠就完成了首輪樣車的製造,樣車採用半球形開放式焊接炮塔,搭載一座65式雙聯37毫米高射炮。

五機部在對樣車進行審查後,要求627廠繼續進行改進,因此在1969年,第二輪樣車製造完成,該樣車依舊使用62式輕型坦克底盤,但換裝了類似ZSU-57-2自行高炮的炮塔,同時將主炮更換爲性能更好的76式37毫米高射炮。不過艦用37毫米高炮存在後坐力大,射擊精度低等問題,因此第二輪樣車仍然沒有定型。

1978年,隨着科研工作逐步恢復,627廠授命繼續研製自行高炮,很快,第三輪樣車下線。這批樣車採用了較爲激進的設計,其搭載了大量先進子系統,同時底盤更換爲69式中型坦克。但這輪樣車由於技術跨度過大,可靠性差,日常維護保養複雜等問題。加上627廠後來接到了仿製BMP-1步兵戰車的任務,因此這輛研製了13年的自行高炮最終未能修成正果。

進入上世紀80年代,隨着和西方的關係逐漸緩和,中國科研人員得以接觸到西方先進的技術裝備。在參考了大量西方案例後,五機部在1981年提出,研製一種搭載搜索雷達,擁有全封閉戰鬥室的自行高炮。研製工作由497廠(現西北機電工程研究所)負責,1983年,497廠完成了新型自行高炮的首輛樣車,早期樣車使用了59式中型坦克的底盤,搭載一門76式雙聯37毫米高射炮。

1986年,新型自行高炮完成測試工作,進入定型階段。1988年,新型自行高炮正式定型,被命名爲PGZ-88(PGZ爲炮-高-自),又稱88式自行高炮,同年開始量產並正式服役。

量產型PGZ-88採用了79式中型坦克作爲底盤。該車和中國此前研製的防空武器最大的區別在於,其信息化程度很高,首次搭載了車載雷達。因此該車也是中國第一種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的自行高炮。此外,由於該車在外形上十分類似美製M247自行高炮,因此該炮也有一個外號“中國的約克中士”或是“約克班長”。

動力系統方面,PGZ-88搭載一臺12150L-11型柴油發動機,額定功率580馬力。該車最大速度50千米每小時,作戰範圍440千米,能夠伴隨裝甲部隊提供防空火力。
火力配置方面,PGZ-88搭載一門76式雙聯37毫米高射炮,可以發射高爆穿甲曳光彈,備彈500發,另外該炮可能具備發射近炸引信榴彈的能力。副武器方面,PGZ-88沒有配備車載機槍,車組成員使用輕武器自衛。

防護方面,PGZ-88的車體防護和79式中型坦克一致,炮塔則由15毫米鋼板焊接製成,其整體防護水平和同時期西方產品相差無幾。
火控方面,PGZ-88首次安裝了火控雷達,其作戰方式爲雷達指示+光電鎖定。其能夠有效攻擊3000米以內空域的各類空中目標。

雖然PGZ-88的戰技水平要遠高於此前裝備的各類高炮,但當時37毫米高炮已經逐漸退出陸軍防空體系,被25毫米和35毫米高炮取代,因此PGZ-88在量產後僅生產了24輛就宣佈停產,其在部隊中更多是作爲培訓和體系探索的作用。目前該車已經從陸軍退役,被保存在科研部門的倉庫和一些博物館內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