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二戰時期的軌道炮?日本長12釐自走炮

今天我們來介紹一型來自日本的坦克殲擊車,由日本海軍艦政本部第一部在二戰末期研製的長12釐自走炮。

▲長12釐自走炮
▲長12釐自走炮

二戰中,日本陸海軍的矛盾可以說是整個20世紀最有意思的爭論,關於這方面的笑話足足可以出一本書(也可能是一套書)。而陸海軍矛盾導致的一個問題就是,兩軍在進行協同作戰時經常發生互相不信任,亦或是是配合不佳等問題。

當時日本海軍組織了自己的海軍陸戰隊,但由於陸海軍的關係,這支海軍陸戰隊顯然不太容易從陸軍那裏獲得重型裝備。海軍高層想着,總不能讓士兵拿着輕武器去和美軍戰鬥吧,於是海軍艦政本部就成立了戰車研發部門,專門爲海軍陸戰隊研製戰車等重型裝備。

▲海軍造坦克的典型:特二式內火艇
▲海軍造坦克的典型:特二式內火艇

1944年,隨着戰局愈發惡劣,大本營開始計劃所謂“本土決戰”。當時美軍的坦克在太平洋戰場上所向披靡,而日本陸軍的一衆“坦克”則幾乎是毫無還手之力。爲此,日本陸軍提出了多個新型坦克研製計劃,包括後來的四式中戰車和五式中戰車。海軍也不甘示弱,爲了在本土決戰中有效殺傷美軍坦克,艦政本部提出,在現有坦克底盤的基礎上研製一種坦克殲擊車,搭載大口徑艦炮,通過巨量的裝藥摧毀美軍坦克。

▲不僅是海軍,日本陸軍也利用新型的“試製七釐半戰車炮”研製出一種戰車炮運載車,採用四式裝甲輸送車底盤
▲不僅是海軍,日本陸軍也利用新型的“試製七釐半戰車炮”研製出一種戰車炮運載車,採用四式裝甲輸送車底盤

1945年初,艦政本部第一部完成了新型坦克殲擊車樣車的製造,根據其使用的武器,這輛坦克殲擊車被命名爲長12釐自走炮(即120毫米長身管自行火炮)。

▲長12釐自走炮原型車
▲長12釐自走炮原型車

長12釐自走炮採用了當時日本陸軍常用的97式中型坦克作爲底盤,這也是因爲97式中型坦克的保有量很大,基於現有底盤進行改裝是一種低成本解決方案。但問題在於,97式中型坦克的戰鬥全重只有15噸,而海軍計劃搭載的120毫米艦炮本身就重達10噸,安裝後的戰鬥全重達到了20餘噸,對機動性和開火時的安全性都有很大隱患。

▲長12釐自走炮
▲長12釐自走炮

動力系統方面,長12釐自走炮搭載了一臺V12水冷汽油發動機,額定功率150馬力。該車最大速度40千米每小時,但實戰中一般只能跑到28千米每小時左右,作戰範圍160公里。

火力配置方面,和它渺小的車體形成巨大反差的地方是,長12釐自走炮搭載了一門120毫米十年式防空炮,這種火炮是當時日本海軍常用的大口徑防空艦炮,主要發生殺傷榴彈,當然其也可以發射120毫米通常彈(即半穿甲彈),最大穿深102毫米。雖然穿深一般,但其巨大的裝藥量能夠確保一炮癱瘓當時大部分美軍坦克。

▲長12釐自走炮搭載一門120毫米十年式防空炮
▲長12釐自走炮搭載一門120毫米十年式防空炮

除此之外,日本海軍還研究過一種“短12釐自走炮”,同樣採用97式中型坦克底盤,搭載一門120毫米短管炮。由於身管較短,這種火炮只能發射殺傷榴彈,但較小的火炮也使得其擁有封閉戰鬥室。

▲短12釐自走炮,採用97式中型坦克底盤。該車最終生產了一小批列裝海軍陸戰隊,作爲火力支援車使用
▲短12釐自走炮,採用97式中型坦克底盤。該車最終生產了一小批列裝海軍陸戰隊,作爲火力支援車使用

防護方面,由於120毫米艦炮體積過大,因此長12釐自走炮採用開放式炮座,其火炮部分沒有任何裝甲防護,只有存放彈藥的艙室有12毫米裝甲保護。不過該炮一般作爲自行火炮在二線作戰,防護性能反而是次要的。

火控方面,得益於日本海軍相對先進的光學瞄準系統,長12釐自走炮的最大有效射程能夠達到3000米,能夠在美軍坦克的有效殺傷距離之外將其擊毀。但該炮極其低下的射速拖了後腿,影響了整體的作戰效能。

1945年4月,自走炮完成了全部測試工作,被配屬給海軍陸戰隊第一師下屬反坦克部隊,但此時戰爭已經接近尾聲,而預想中的本土決戰也沒有到來,因此長12釐自走炮的原型車在戰後被美軍繳獲,美軍將其運回國內並進行了測試。關於該炮的解決衆說紛紜,有說法稱該炮在美軍測試後被摧毀,也有說法稱其一直被放置在美國陸軍的某個倉庫裏,靜靜的等待着自己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