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麗的事情一段時間被刷屏。
北大法學院大三女生包麗,因爲自己男朋友的“精神控制”,被逼自殺,目前醫院已經向家屬宣佈“腦死亡”。
一個有主見,有思想,有前途,能表達的正常女孩子被逐漸逼迫的失去了自我。
包麗朋友所發出的長篇聊天記錄中,我們清晰的看到她的變化。是從“我覺得最美好的東西是我的將來”,變成了“我覺得好後悔”“主人我錯了”。
是這個逐漸失常的過程令人憤怒,如果她本身是一個沒有主見,能夠輕易受人控制的女孩,我們可能感受不到PUA的力量。
在被絕大多數中國人視爲天之驕子的top級學府裏,學的是最有邏輯,最講究平等自由司法精神的學科。離普世價值的成功那麼近,觸手可及,卻依舊被PUA所害。
PUA,究竟有多強大?
市面上的流行套路大概是這樣的:
改造的第一步從外貌開始,但整容在短時間內無法實現,於是從穿着打扮和髮型方面改變。丟掉Polo衫、丟掉格子襯衫、丟掉雙肩包、丟掉灰撲撲的運動鞋。
把自己僞裝成一個高收入、高品位的成功男性,第二步就是出入高檔場所。於是同期參加培訓的人,大家一人出500集資租個遊艇出海兩小時,每人十分鐘,輪流拍照。
去夜店是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去夜店搭訕,沒話找話也好、直接灌酒也好,只要你能得手,你就算成功。
至於女孩子,要是有興趣就繼續保持關係,沒興趣就一走了之。
要是女孩子主動聯繫,那更好,繼續用話套路繼續推倒,這是男性“尊嚴”的最好體現。要是女孩子陷入你的套路無法自拔,甚至離不開你,那就唆使她們自殘甚至自殺,滿足一下自己掌控他人生命的“快感”。
看上去沒什麼大不了,但依舊有人陸續掉進陷阱。
其實PUA核心目的也就是男的用自己強大的框架,突破女孩自己的框架,通過一推一拉的方式來摧毀女孩框架:
他裝做有錢,是提高自己價值,建立自己框架;
他打壓女孩,是降低女孩價值,突破女孩框架;
他用推拉獎賞引導女孩,是讓女孩跟着他的框架走;
比如調教一隻小狗,如果它在錯的地方尿尿給它一頓狂打,但是如果在對的地方尿尿,摸頭殺,給骨頭。
這種一推一拉,獎懲分明的方式,會讓狗狗感覺到情緒起伏,有明顯記憶力,於是它會慢慢丟掉動物隨地大小便特性,跟着你的框架(讓它固定地方尿尿)走。
PUA同理,對女孩先是打壓,自尊心摧毀,讓她情緒到低處,又通過一個點對她進行獎賞。她情緒的起伏跟着PUA的調控來,自己的框架也被隨之帶走。
但是,PUA僅僅對閱歷較淺的女孩有用,對那種有自己很強框架,有很強自我意識的女孩,他們是沒辦法控制的。
什麼是框架?
對於框架的理解就是一件事情在規定好,被劃分好定義和流程之後,不容許人挑戰和改變。
而人的框架,就是從你自身的一些原則性的東西,是別人不可觸碰的,對於你來說是不容別人挑戰的。
框架弱的人,表現都會表現得很隨性,在對方挑戰了你的框架的時候,你不會反駁,不會跟她說:這樣不對,只會讓他自己去發覺,讓他慢慢去改。
一個常有的例子,小時候常有的校園暴力都是這樣來的。一開始始作俑者他會用一些小動作來試探,來故意刺激你。比如,一開始對你起個外號,或者口頭上諷刺幾句。
但是從小,我們受到的教育往往是退一步海闊天空,或者是父母教導我們,“這類人你不必去搭理他,越搭理越來勁,你不理他說明你看不上他”。這種說法沒問題,但是沒教會我們如何制止他的行爲。
小孩子的思想很簡單,他就會認爲,他一開始的試探,你沒啥大動作,就是可欺的,進而越來越下一步變本加厲,大人教的不作爲,也僅僅是不痛不癢的中庸辦法。
但是你爲何沒有發現,這樣子對方根本就沒有察覺自己做錯了,錯誤不糾正,那就會變成是正確的,會被合理化了這個行爲,在一次又一次的被挑戰中,框架就已經不是框架了。
而這一類一般都是表現在那些“老好人”身上,不是你人太好,也不是人人都存心想要欺負你,而是你自己框架太弱,導致自己存在感太弱,所以不被人尊重不被人所感知你的感受。
很多人會說,感覺自己身邊,不僅僅是感情,遇到的人不珍惜自己,身邊同事,領導,甚至於父母都對自己付出熟視無睹。“討好”別人,也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這就是典型的,一開始就沒有樹立好自己的框架,不管是在職場,生活,感情,社會。
如果一開始對方已經有招惹你的動作,你就應該立即變現出自己的框架,讓他感覺不可惹。
框架強的人,你覺得對方做的事情不符合你的框架,例如喫飯玩手機,但是你一直都是抗拒這個事情的,所以你對他這個行爲覺得不舒服了,你會覺得他不在乎你的感受,甚至不尊重你。然後你會堅持自己的框架,堅持自己的想法,會很明確的告訴她。
喫飯是不可以玩手機的,因爲你不喜歡,這樣子對身體也不好,在他再次犯的時候,給予他相應的懲罰,讓他記住了,也就不會再犯了。
一個人的框架弱,對方自然會覺得他們所做的事情都是理所當然,而相反地,如果在開始相處時就明確建立自己的框架,對方自然知道你的喜惡,理解你的用心,也不會有恃無恐、隨意地輕視你了。
而很多人,就連幫助別人都樹立不好自己框架,最後被對方變本加厲索要。
幫助人框架最典型的是《紅樓夢》裏面的王熙鳳,劉姥姥作爲賈府的窮親戚,實在過不下去了,上門尋求接濟。
劉佬佬她們進到屋時,王熙鳳眼也沒抬,只是撥手爐的灰,慢慢地問道:“怎麼還不請進來呢?
那其實這個時候王熙鳳肯定是知道劉佬佬已經進屋了,我小時候很奇怪,既然知道進屋了,爲何還要多次一舉。
但是想想劉佬佬是什麼身份?一個靠女婿養活的寡婦,而王熙鳳做爲一個名門的大小姐,大管家,自然要起範。也就是得立威。不然別人以爲你好說話,會起輕視感。(這就是框架的建立)
那接下來,她抬身要茶時,只見周瑞家的已帶兩個站着那裏了,她馬上做了一個起身的動作,但身子又沒有起來,滿面春風的問好,還嗔周瑞家的怎麼不早說。
那這是王熙鳳給劉姥姥面子了,意思是:我本來要去迎你,但沒人提醒我,我不知道你進來了。語氣熱情了十倍。
這也是和之前開頭的態度反差,也屬於一推一拉,給劉姥姥製造情緒起伏。不僅樹立了自己威信,也沒讓別人覺得待客怠慢。
鳳姐做法也可以理解,畢竟平日不常往來的遠親,來了一次就是要錢。如果第一次表現得太過親近,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那賈府不就成了他們的提款機不成?
所以,她一開始就建立的強硬的框架,不過劉姥姥也是個不錯的人,記得了鳳姐的情誼。後面賈府倒塌,她贖回了被賣到妓院的鳳姐的女兒。
這也說明框架的重要性。
框架是很難改變的,因爲我們的框架是經歷二十多年形成的非常穩固的框架,但是如果因爲你的框架過弱。總是無法在生活中被辜負、被傷害。那麼你就要學會改變自己的框架,使你的框架變得強起來。
所謂樹立框架,你一定要有自身的資本。
一個low到爆的人是沒有資格談樹立框架的,只有你擁有了自身的魅力,才能談樹立框架的問題。
在平常的生活中,培養自己的愛好,並嘗試在這一方面表現的出色,可以拿得出手,形成你的個人特色。
通常有很強個人意志力,有很強自我認知的人,都不是PUA的目標羣體,因爲一看就不好下手,他們下手的,也都是好搞的傻白甜。
小白富美是他們最喜歡的目標羣體,從小家境優越相對單純,好洗腦,家庭資產也夠他們割韭菜。
如果不是大富大貴,可以保護女孩一輩子的家庭,最好不要把自家女兒教的太傻白甜,太不識人心,太真善美。
被PUA誘導自殺的包麗就是出身於喫穿不愁的商人家庭,自己從小成績也很好,沒有受到任何磨難,也沒有感受過世態炎涼,所以當PUA給她一定程度的打擊是很受用的。
相比從小看盡人情冷暖,學習不佳的學生,包麗從小受到的呵護沒有讓她體會過太強的情緒起伏,再加上閱歷淺,不會識人,進而被PUA洗腦,拖着她的節奏走。
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一種被洗腦,與人爲善,退一步海闊天空,助人爲樂。
得看與什麼人爲善!
退讓什麼人!
助什麼人才感到快樂!
如果對方是個垃圾,是個人渣,是個怪物,這就是自己送上門被人喫。
長輩教會了我們如何對待好人,卻沒有教會我們如何識人。什麼人配得到你的善良美好?什麼人配得到你的付出?如何對待人渣?
韓國電影《素媛》也是小女孩好心幫助大叔,結果被強姦,典型的《農夫與蛇》的故事。
我看過很多無私付出的人,但是到最後卻餵養了白羊狼,對方不僅不感激,反而更加索取,典型的升米恩,鬥米仇。
“爲什麼我對他那麼好,他卻不懂得珍惜?”因爲你從來不表達自己的需求,只是無條件地付出,久而久之對方就會完全忽略你的感受。
你得給他設定一種框架,我不幫你,是本分。幫了你,是情分。
得讓別人知道,你的幫助很珍貴,不是哪個白眼狼都配得到你的幫助。不是一類人離我遠點,讓我不開心的人,離我遠點。人渣給我滾開。
這就是你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