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好政治家的四大美德

亞裏士多德說:“人是天生的城邦動物”。人類必然羣居,政治也就必然不可或缺。

政治的中堅力量——政治家,決定着政治的好壞,也決定着社會的未來。因此,政治家該具備優秀素養,就十分重要。

然而,大部分人對好政治家的想象,僅停留在“道德優秀”、“爲大衆謀福利”的淺表。

回顧中外偉大政治家的事蹟、人類政治的興衰史。好政治家,至少應具備以下四大美德:

一:要有變革舊制度的勇氣

政治家從掌握權力的一刻開始,就自動享受舊制度帶來的某些特權或利益,這是政治家的必然。

政治永遠需要變革,特別是在歷史轉型期。因此,好政治家首先要有放棄當下利益、變革舊制度的眼光和勇氣。

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林肯毅然廢除奴隸制度,維護了國家統一。爲此他得罪舊有的奴隸階層利益,遭遇暗殺。

英國首腦撒切爾夫人上臺後,頂着巨大的壓力,扭轉英國“大政府、高稅收”的傳統,走上了“小政府、低稅收”的市場化改革,英國新自由市場經濟就此誕生。

鄧小平在改革開放時代,告別教條主義、計劃經濟,走上了實事求是、市場經濟的道路,纔有了中國幾十年的經濟增長。

而反觀晚清的保守派,面對西方文明衝擊時,始終抱殘守缺,固步自封,成爲了中國近代變革的阻力。

因此,具備變革舊制度的勇氣,是好政治家的第一大美德。

二:要有理想主義的情懷

政治是權力的藝術。在人們印象中,政治家與權術爲伴,必然奉行現實主義、功利主義。

而事實上,正如馬克斯·韋伯所言,只靠政治謀生的人不能算真正的政治家;好的政治家,應該不受世俗利益所支配,聽從使命召喚,爲了政治理想而活。

美國的國父們相信,依靠自己的努力可以構建出良好的政治秩序,於是制定出美國憲法,從而奠定了美國強大的根基。

丘吉爾堅決信,現代文明是人類的理想秩序,納粹統治是文明的敵人,所以在二戰中堅決抵抗,保衛了現代文明。

只有具備這種特質的政治家,才能在艱難時敢爲天下先,在權力膨脹時堅守價值,在誘惑面前控制權力欲和虛榮心。反觀人類歷史,大部分政客都是類似《紙牌屋》《是,首相》中的官僚,是蠅營狗苟的現實功利主義者,對歷史毫無貢獻。

因此,有理想主義情懷,是好政治家的第二大美德。

三:要有審慎務實的行動

理想固然重要,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往往很骨感。

正如亞裏士多德說,政治不只是理論的推演,更是一種社會實踐。年輕人不適合政治,因爲他們缺少人生經驗;喜歡冒險的人也不適合政治,因爲他們太過任性。政治還需要實踐的智慧。

因此,思想家柯克說,審慎是政治家的美德。好的政治家還要有審慎務實的行動策略,特別是在對待傳統的態度上。不能輕易砸爛舊世界。

王安石變法,試圖廢除一切傳統體制,肆無忌憚推行新法,反而激化了社會矛盾,變法以失敗告終。

法國大革命更是在各種激進的反傳統、反秩序、反宗教的狂熱行動下,讓法國乃至世界陷入了長期的激進主義狂潮。

相反,英國的光榮革命,美國的憲法修訂,都是審慎務實的典範,每前進一步都如履薄冰,小心地保守已有的自由成果,反倒走得更遠。

保守主義之父柏克說,社會發展就像新陳代謝,是自發、零星、漸進的進步。傳統習俗是人類社會長期實踐的產物。凡是推翻舊有一切,試圖建立全新紀元,都以失敗告終。

因此,要有審慎務實的行動,是好政治家的第三大美德。

四:要有妥協的智慧

政治家們是國家大政的制定者、決策者。因此,很多人認爲,他們必定殺伐果斷、性格強硬、說一不二。

但其實,過剛易折。好的政治家要精深調和政治秩序,善於合作,在原則與妥協間尋找平衡,得一寸有一寸的歡喜。所以,阿克頓說,妥協纔是政治的靈魂。

英國貴族與國王達成妥協,簽訂限制王權的《大憲章》,實現了不流血的法治轉型。

美國建國時期,多方利益集團相互妥協,創立憲法,奠定了美國的繁榮發展。

而反觀中國歷史上唐朝牛李之爭、宋朝新舊黨爭、明末東林黨爭,黨派雙方立場敵對,在你死我活的爭鬥中加速了王朝的崩潰滅亡;同樣,法國大革命的派系鬥爭,也都是你是我活,不留餘地,導致法國持續了幾十年乃至百年的政治動亂。

政治妥協是達成合作的前提,也能及時糾錯,更是社會穩定與和平才最大保障。

因此,好政治家的第四大美德是,要有妥協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