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這是有多想不開,竟然請司馬南做代言?!

荒誕是無法消除的,因此人不要試圖去理解荒誕,應當選擇勇敢而清醒地接受荒誕。儘管這種荒誕如同命運和死亡一樣不可戰勝,但我們仍要憤然向荒誕提出挑戰,爲自己的生命賦予自我的烙印。

——阿爾貝·加繆

司馬南這兩天又出名了。嗯,有人會說這話的邏輯不對。人家堂堂司馬美房早已經成名多年。但我想說的是,此次出名非比尋常。一代愛國流量巨V司馬南,在西安“栽了”。下面這段視頻中,司馬南頭戴烏帽,一襲白色圓領袍衫,腰束革帶手持摺扇。這身裝束如果是唐人穿上,自有一種翩翩公子的風采。但穿在司馬南這種人身上卻頗具喜感,教人忍俊不止。再加上那副搖頭晃腦的走相,不知道的還以爲是小混混“開逛”。嗯,“開逛”是天津方言。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網搜了解一下。當其走到一家名爲“長安十八味”的商家門前突然興起,意欲奪門而入,然後就當衆撲街了。

話說,視頻中的這個臺階其實並不高。如果每天都有顧客在門前跌倒,商家的生意早就不用做了。所以這就叫,時也、命也、運也。司馬南這一栽,不亞於當年被電梯夾頭,想不出名也難。只是不知道以後司馬南繼司馬夾頭、司馬美房之後,是不是又會新添一個綽號——司馬撲街。對普通人來說,這段好像啥喫了那個啥視頻,倒是給中秋節平添了一絲歡快的氣氛。建議朋友們不必反覆觀看視頻,否則笑起來沒有一整塊五仁月餅都壓不住。

最近也不知怎麼了,請司馬南做形象代言的事件頻發。先是與某品牌汽車“一見如故”,後又有司馬南夜遊西安大唐不夜城,還被西鳳酒相中共赴月圓。我就納了悶了,是看上了司馬南的風流倜儻長得好看?還是談吐脫俗滿腹經綸?是因爲他是時代的道德楷模?還是其放着美國房產不享受,非要委身東城區廁所的奉獻精神?亦或是說,因爲下手晚了別的流量大V已經有了offer?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總之,司馬南來了!確實吸引到了眼球。

原本也是一笑而過的事。結果昨天閒來無事刷了一會兒手機,視頻號又給我推送了司馬美房。我截取了其中一小段分享給大家。這可是人家司馬主頻道的直播視頻,我沒做技術加工。視頻中,司馬南看到路邊有一面“大鼓”,於是再次“一時興起”。嗯,我也不知道他爲啥總是“興起”。前一刻,司馬南還對陪同人員的介紹心不在焉,下一刻就滿眼放光。一邊隨手把衣服遞給隨行人員,一邊走向路邊一面作爲展示使用的道具“大鼓”。倒是沒忘了問一句:“這個鼓是造型嗎?不能敲吧。”隨行人員趕緊回答:“那是一個造型,其實就是……”結果話還沒說完,就淹沒在隆隆的鼓聲中。引來其他遊客的側目。陪同人員也只能乾笑兩聲化解尷尬。素質啊,素質!

我覺得無論是出於何種目的,文明旅遊都應該是旅遊景區倡導的重要部分。如果僅僅是個別人手欠,說服教育一下也就罷了。偏巧司馬南可是號稱有5000萬粉絲的流量巨V。那號召力必須槓槓的。這麼不文明行爲的行爲雖然出現在司馬南身上並不違和,但畢竟是在爲當地做宣傳。通過網絡直播出去,這種小丑般的即興表演會給當地帶來什麼正面效應呢?可悲,可嘆!不知道這面作爲造型展示的“大鼓”會不會成爲司馬粉團新的打卡聖地?畢竟,那可是司馬南親自敲過的鼓。什麼?不讓敲?憑啥司馬南敲得,我們司馬南的粉絲就敲不得?!如果有西安的朋友不妨留意一下,看看這面鼓什麼時候被撤掉或者被打爛。

在當今這個時代,流量確實是好東西。但前提是,流量應該是有效的,同時也需要能帶來好的口碑;反之就很容易被流量傷害到。以上述視頻爲例。我看了差不多半個小時吧。怎麼說呢,滿屏都是對司馬美房的熱情“問候”以及詢問他在美國的房產情況。至於說爲啥只看了半個小時。這話說的。剛喫了月餅,挺貴的,犯不上就這麼給吐出來。回到上面的問題。司馬南的直播爲當地帶來流量貢獻了嗎?我截取的視頻顯示“看過”的數量是9萬多。這意味着截止到當時的時間點,一共有9萬多IP(觀衆)進入過司馬南的直播間。但這並不能代表這些觀衆會繼續留在直播間裏觀看直播。甚至可以說,真正留下來的看司馬南敲鼓的其實並沒有多少。這也可以從屏幕左上角的“熱度”反映出來。

衆所周知,微信視頻號的“熱度”可以直接反映出觀衆對直播的參與程度。是綜合了觀衆的活躍度和送禮數據等數值得出。像司馬南這樣的巨V,一般都會得到平臺的推送。但是9萬多人次,只有1200多的熱度。只能說比冰點應該也強不了多少。尤其是下面評論區那潑天般的“問候”,真讓人懷疑,有少多人湧進直播間就是爲了罵一句就走的。我只看了視頻號這一個平臺。但據我瞭解,很多直播平臺都已經有了關鍵詞“過濾”功能。我們能看到的,只不過是漏網之魚罷了。而更多的人可能連罵一句都懶得罵,直接划走了事。其實對於司馬南之流來說,他們最害怕的並不是被罵被戳脊梁骨。他們真正害怕的是無人理睬。

那麼想問的是,難道這就是主辦單位找到司馬南來做形象代言想要實現的結果嗎?文旅原本是一個城市的名片。但司馬南是那種可以匹配得上古都西安文化的“人傑”嗎?之前據說司馬南曾經搞過直播賣書,在頭條櫥窗裏也賣過一段時間(現在已經撤掉了)。最終是慘淡收場。區區68元的書,卻只賣出了幾十本。儘管在司馬南粉絲的眼裏,司馬南是“民族英雄”,是“正能量”的代表,對其頂禮膜拜。但還是不會有多少人把他和文化兩個字拴在一起。反倒是“沐猴而冠”這個成語顯得無比貼切。難道現在“文化”都那麼不值錢了嗎?

不僅如此。前段時間,司馬南還曾發微博稱:凡是受過較多教育的國人,骨子裏都是“親西方”的。並且號召“必須從根子上廢除西方的文明路線和政治路線,把崇拜西方的基因從民族肌體上清洗掉把一切受過教育的國民從“親西方”的牢獄中解救出來”。此言一齣,引起社會強烈反響。網友驚呼,這難道不是新版本的“知識越多越反動”?後來是司馬南自己刪掉了這篇微博。

我非常喜歡西安這座城市。不僅是喜歡她的歷史和文化,也喜歡西安人的耿直、熱情、堅韌和豪放的性格。我不是不能包容差異,只是不願意看到有人這麼糟蹋文化!如果該活動的主辦單位僅僅是看中了司馬南的幾千萬粉絲,充其量是選擇力和判斷力差。但如果是真心認可司馬南,甚至認爲司馬南之流可以成爲其文化代言人,那可能就是存在嚴重的認知問題,或者乾脆就是與其一丘之貉。司馬南是誰,那可是時刻將資本和剝削掛在嘴邊,故意製造仇恨、抹黑民營經濟;以愛國爲名攻擊民營企業家,甚至給他們貼上“漢奸”的標籤的“鬥士”和“棋手”。對支持民營經濟的黨政幹部,司馬南也是極盡嘲諷之能事。那麼請問,西安服務於外地遊客的這些餐館酒店、民宿、零售商店以及不倒翁小姐姐等等等等。哪一個不是民營經濟的產物呢?

讓一個擅長於煽動民族情緒、製造對立,醜化民營經濟,撕裂社會的司馬南成爲文化代言人,到底是能提振地方民營經濟,還是會導致民營企業家信心的進一步喪失呢?到底是能拉動旅遊帶動消費,還是起到相反作用?還有比這更荒誕的嗎?

杜甫有詩形容大唐盛景: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盧照鄰也曾有詩盛讚長安:龍銜寶蓋承朝日,鳳吐流蘇帶晚霞。百尺遊絲爭繞樹,一羣嬌鳥共啼花。這些詩人和歷代先賢如果泉下有知,看到如今司馬南登上西安的大雅之堂,不知會有何感想。這得有多想不開,竟然請司馬南做代言?!真是白瞎了身邊那兩位小姐姐了。

分享給大家一句加繆的名言:荒誕是無法消除的,因此人不要試圖去理解荒誕,應當選擇勇敢而清醒地接受荒誕。儘管這種荒誕如同命運和死亡一樣不可戰勝,但我們仍要憤然向荒誕提出挑戰,爲自己的生命賦予自我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