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0度大轉彎嗎?
是的,轉彎了。
最重要的證據,並不是發佈了多少利好政策,而是對於當下困難的表述。
7月的表述是:
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
現在的表述是:
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
全面客觀冷靜看待當前經濟形勢,正視困難。
7月表述出來之後,我還寫了一篇文章。
然後就活了一個小時。

所以,現在還稍微有些遮遮掩掩,但其實已經是180度轉彎了。
這個轉彎程度,和22年10月非常相似。
2.這兩個月發生了什麼?
是的,轉彎就發生了兩個月。所以必然是因爲這兩個月,發生了一些什麼,導致的轉變。
我們梳理一下:
1)青年失業率飆升到了新高。
2)最親華的外資,開始悲觀。
是的,說的是達裏歐。這個最看好東大的投資家,在8月之後,開始集中表述,對於中國房地產市場和地方債的擔憂。
3)北京房價開始加速下跌。
其實雖然一線都開始下跌,但一直都是深圳最慘烈,上海其次。而北京跌的多是郊區。海淀等核心區非常穩健。
7月以後,連海淀也開始頂不住。
4)財政收入繼續減少。
1—7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5663億元,同比下降2.6%。
分中央和地方看,1—7月,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9745億元,同比下降6.4%;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75918億元,同比增長0.6%。分稅收和非稅收入看,1—7月,全國稅收收入111240億元,同比下降5.4%;非稅收入24423億元,同比增長12%。
尤其是地方。缺錢之後,非稅收入開始大漲。居然一年大漲12%。
可以想象一下被非稅收入的企業和個人的處境。
3.真的是油門踩死了嗎?
不好意思。轉向了,但是油門沒有踩死,甚至只是輕踩。
這裏,我們不說股市,股市是另一個邏輯。
爲什麼說只是輕踩,因爲最重要的兩個問題,還沒有看到要解決的意思。
第一,再分配製度改革。
這次政策當中,的確有明文規定,鼓勵引導企業增加工資支出。但問題在於,承擔工作大部分都在民企。
民企的利潤是什麼樣,想必大家都清楚。
現在能做到不大規模裁員的民企,就是很好的民企了。
在不增加民企,尤其是廣大民企的利潤的情況下,讓他們增加對員工的工資。這有多大的可能?
其實最好的方法是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
但到目前爲止,尚未看到有任何強力的措施。
第二,財政政策的力度與思維。
解決居民過度負債與槓桿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增加財政支出,承接居民的債務。
無論是直接發錢給補貼也好,還是大面積的免稅也好,都可以。
但是當下,對於財政政策的表述非常剋制。
外媒報道,接下來將會在全國範圍內,給兩孩以上家庭現金補助。如果能夠實現,則是一個很大的進步。雖然步子還是太小了些。
接下來,小打小鬧的政策肯定會有,比如:
- 深圳,上海全面放鬆限購。北京有條件解除限購。
- 增發1萬億特別國債,給多孩家庭補貼等等。
- 給小微企業更多的稅收減免和優惠等等。
這些措施當然是好的。是出比不出更好的。但坦白來說,這些措施都遠遠稱不上油門踩死。
歸根到底,這次和22年10月完全不同。
22年10月之後,是大勢所趨,只要轉向,就等於踩死。而這次,轉向是轉向,踩死是踩死。
而無論如何,現在遠遠稱不上踩死,只能是輕踩。
所以,不要對現在的經濟形勢產生誤判。
10月份的數據如果不能產生明顯好轉,那麼接下來對於政策支持力度的要求,只會只高不低。
而中國的貨幣政策,經過這一次釋放之後,其實已經沒有多少空間了。接下來的改革,每一個都需要利益集團切切實實的讓利。
離走出通縮,只是萬裏長徵第一步。
但還是那句話,轉向了總該是好事。日子雖然很難過,但日子還是要照過。
人類最偉大的智慧,就是等待與希望。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