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說:士農工商、國之四民。
現代社會的行業五花八門,其實對應的依舊是四種行業類型——權力、資本、技術、勞力。
這四種你必須要佔一樣,比如駱駝祥子就佔了勞力一項,祥子憑藉勞力,在京城有戶口、有房子、有女人,工作三年就能買一輛車。
但如果一樣都不佔,想要無慾無求都不可得。
權力、資本、技術、勞力,從上到下、分列四層,組成了一座社會金字塔。

第一層是權力
呂不韋說過:務農有十倍利,珠玉有百倍利,從政則利無數。權力的好處,被他一語道破。
李世民的權力來自哪裏,天下人都知道。朱元璋的權力源於哪裏,你我也都清楚。
但在隋唐科舉制度之前,除了創業之外,權力幾乎只能靠血脈繼承。
錢穆先生在《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中寫道:科舉顯然是在開放權力,這是科舉制度的意義和生命。
開放權力,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提法。
在古代,權力的所有者是天子,權力自上而下、層層租用。每一層都是在用權力壓榨下一層,並向上一層繳納租金。這個租金非常昂貴,包括思想、尊嚴、時間、金錢等等。科舉當官就是加入這個鏈條,承租上層開放的權力。
創業階段,一些人團結起來,有人出槍、有人出糧,一起打江山、一起坐江山。這批人就是權力的原始股東,包括皇帝在內,不管他們是不是一致行動人,都可以統稱爲軍功集團。
軍功集團的權力,來之不易,常伴隨着人頭滾滾和屍山血海,和平的交接手段只能靠繼承。
相對軍功集團,就是以宰相爲首的文官集團。文官集團對權力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
但使用權過大之後,難免不會覬覦所有權。因此,聰明的皇帝都十分警惕文官集團,擔心他們分享權力,所以就對文官集團不停的打散和重組。
文官集團的權力,也來之不易,常伴隨着陰謀詭計和暗箱操作,交接手段基本上只能靠承租。

第二層是資本
資本的誕生,除了權力賜予之外,條件十分苛刻,比如需要眼光,能夠看到商機,還需要頭腦靈光,具有冒險精神。
資本的發展,往往帶有所謂的原罪,比如以次充好、勾結權力等等。這個原罪來源於法治的缺失,來源於人性的幽微。
既然是罪,就可大可小。在法治缺失的地方,資本的罪不但有機會被赦免,還有機會成爲權力的座上賓。
資本一方面受制於權力,當權力缺錢之時,如果不盤剝勞力,就會盤剝資本。
另一方面,資本也有機會捆綁權力,讓權力爲自己追求更大的利潤開綠燈。
當資本成長到一定規模之後,將會與權力一樣,也需要開放。與科舉制度類似,資本稱它們爲職業經理人制度。
同樣與文官集團類似,職業經理人一般只有使用權,而無股權,所獲收益一般就是工資和獎金,也會遭到審計和監督。
資本在權力的控制之下,會輕鬆蛻變成權力的私有產物。

第三層是技術
技術服務於權力,也服務於資本,服務於權力在古代稱之爲吏,服務於資本則稱之爲打工人。
因此,技術有三個明顯的缺點:
首先是技術不能繼承。985高校畢業的爹媽,生下來的子女可能連大專都考不上。
其次是手停口停。權力完全沒有這個後顧之憂,即是被封在家幾年,財富照樣會送上門。資本也不會太擔心這個問題,雖然有破產的風險,但越來越多的工具在幫助資本規避這個風險。技術則隨時可能手停口停。
最後就是技術存在熵增,會慢慢淪爲勞力。
在這一層,如果身處權力機構,在40歲之前,技術沒有轉化爲權力,則一輩子只能聽令辦事。如果身處資本機構,在35歲之前,技術不能轉化成管理權力或者原始資本,則隨時可能淪爲勞力。
第四層是勞力
勞力的門檻非常低,因此被普及的技術就不是技術,那只是勞力。
比如當年的一級建造師,什麼都不幹,每年都能白拿二三十萬。但等到這項技術普及之後,一級建造師也只能去跑滴滴和送外賣。
勞力在社會上毫無議價的能力,只能被挑選。勞力和勞力之間的競爭,拼的是誰能加班,拼的是誰能喫苦,拼的是誰工資低。
勞力雖然沒有熵增,但同樣有年齡制約。最可憐的是,勞力隨時可能被技術替代。
結語
社會金字塔的四層之間,好像隔着鴻溝天塹,又好似有着生殖隔離。權力越大、資本越多,越容易墮落。身處金字塔上層的人,也更害怕階層墜落,爲此就有可能不擇手段。
權錢無節制,就如猛獸出籠,獠牙利爪、害人無數。
士商固然醜惡,但農工也不無辜。因爲沒有地基,哪來的金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