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崇尚市場的奧地利經濟學派爲何不受歡迎

在對待市場的態度上,經濟學派大體可以分四類:一是絕對不信。以計劃經濟爲代表,主張取消市場,由政府全權管控經濟。

二是半信半疑。以凱恩斯主義爲代表,主張積極發揮政府——這個看得見的手的作用,打造大政府、小市場。

三是高度相信。以芝加哥學派爲代表,主張以市場爲主,政府偶爾幹預。比如通過貨幣幹預,將通貨膨脹率維持在2%到4%。

四是僅僅相信。以奧地利學派爲代表,否定政府的任何干預,認爲政府的幹預必然造成市場的扭曲,使市場的參與者產生誤判,最終誘發週期性的經濟危機。

目前世界各國的經濟政策,主要集中在第二類和第三類。第一類僅剩下了一個國家。而奧地利學派,2023年12月10日纔有了第一個喫螃蟹的人。

奧地利學派的名稱來源是因爲開創者和幾位奠基的大師都在奧地利的大學教過書,因此被稱爲奧地利學派。

但從學術上講,奧地利學派研究的是:人類行爲學在經濟學上的集中體現。

人的行動都具有目的,這是一條公理。

奧地利學派從這一公理出發,通過縝密的推理,得出了一整套的科學理論。因此這套理論,就不僅限於經濟學,其它關於人的行動的學說也都可以適用,比如哲學、社會學、政治學等等。因此奧地利學派的經濟學家,往往還是哲學家、政治學家、社會學家。

因爲根植於最基礎的公理,所以奧地利學派是一種先驗的主義,而不是經驗主義、制度學派,更不是實證主義、數字遊戲。

1912年,奧地利學派第三代領軍人物米塞斯發表了《貨幣與信用理論》,奧地利學派開始聲名鵲起。

隨後米塞斯,和奧地利學派第四代領軍人物哈耶克,一起成功預測了1929年的大蕭條,讓奧地利學派登上頂峯。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1929年的大蕭條,成就了奧地利學派的威名,也預示了奧地利學派長期被邊緣化的命運。

在美國,羅斯福高喊:政客不能什麼都不做,然後高舉凱恩斯主義的大旗,開始幹預社會的方方面面。

在蘇聯和德國,指令型計劃經濟和命令型戰時經濟,也如火如荼的鋪開。

這些學派僅僅用一句空洞的市場失靈來解釋大蕭條的爆發,便成了各國政府的座上賓。

而對大蕭條精準預言的奧地利學派,卻被投閒置散。甚至到了上世紀70年代,凱恩斯主義進入了死衚衕,隨後蘇聯解體,計劃經濟也徹底進了垃圾堆。奧地利學派依舊鮮有人問津,爲什麼會這樣?

首先是政府討厭。

各個經濟學派的爭論,就像古代的百家爭鳴。

計劃經濟和凱恩斯主義,類似於法家和儒家,它們積極爲皇權的神聖性提供理論依據,主張強化朝廷的權力,自然而然會成爲官方顯學。

而奧地利學派,則類似於道家的無爲,要求朝廷休養生息、藏富於民,否定了朝廷在發展經濟上的正面作用。

比如文景的無爲而治,民間積累非常豐富,而到了武帝的大有作爲,民衆竟要逃到匈奴那裏。

同樣的,如果除去時間因素,羅斯福新政本身並沒有明顯的效果。比如1933年羅斯福上臺時美國的失業率爲19%,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失業率爲16%,,六年時間僅僅降低3個百分點,如果除去經濟週期的時間因素,很難說羅斯福新政有什麼效果。

而且羅斯福5年時間便狂印了42%的美鈔,因此實際上還拖延了經濟危機的時長。

挽救美國經濟的核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但人們錯誤地把這一功勞歸功於羅斯福新政,從而使人們更加依賴政府的幹預,政府的權力也更加膨脹。

凱恩斯主義非常聰明,一方面他給政府權力創造了極大的空間,但又留下了一定的市場空間。如果經濟發展的好,那就是政府的功勞。如果經濟陷入低迷,還可以拿市場來背鍋,從而繼續給政府增加權力。因此凱恩斯主義問世以來,就一直深得權力的歡心。

而計劃經濟雖然賦予了政府絕對的權力,但由於計劃經濟嚴重背離人性,又沒有市場這個背鍋俠。所以該學派雖然在1991年才下葬,但在1939年之前就已經腦死亡。

芝加哥學派儘管高度相信市場,不過仍然爲政府權力留下了一定的空間,所以面對凱恩斯的爛攤子,他們就會試一試芝加哥學派。

而奧地利學派,除了法治權之外,就沒有給政府留下一絲操弄權力的空間。所以,這樣的主張,會得到政客的喜歡嗎?

其次是學界嫉恨。

除了奧地利學派之外,其它主流經濟學派的研究經費都由政府資助,是被包養的金絲雀、衣食無憂。

而奧地利學派幾乎在自力更生,比如米塞斯就是一個沒有編制的教師。奧地利學派的清高,凸顯了其它學派的奴顏媚骨,自然會引起他們的嫉恨。

最關鍵的是,按照奧地利學派的主張,所有的經濟學家都可以回家種紅薯,因爲他們的工作,交給法學家去完成效果更好。

奪人財路、斷人仕途,猶如殺人父母。所以,這樣的主張,會得到學界的喜歡嗎?

最後就是民衆不理解。

有人說奧地利學派主張市場萬能論,這純粹是在故意污名化奧地利學派。奧地利學派並不認爲市場的完美,只是在理論上證明瞭市場競爭優於政府幹預。

而且,奧地利學派的結論還與大衆的直覺相反。

比如奧地利學派認爲民衆應該自己通過市場機制設立福利,而不能依靠政府幹預,政府只能承擔守夜人的職責。原因也很簡單,政府通過稅收設立福利機制,只會雁過拔毛。但有些民衆願意相信那些政府在不加稅的同時,還能不斷提高福利的神話,雖然這非常矛盾,但依舊有不少人願意相信政府的全能。

還比如奧地利學派讚賞企業家精神,他們認爲企業家纔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之源,而民衆卻認爲企業家代表着剝削,他們只願意相信那些平均分配的鬼話。

儘管奧地利學派總是被邊緣化,但每當經濟危機降臨,凱恩斯主義現身的同時,奧地利學派也會如約而至。

奧地利學派的主張,從不依靠權力,也不相信權力,但他們都相信這樣一句箴言:

光明顯現着自身並昭示出黑暗,真理既評判着自身,也裁決出謬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