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愛國賊的邏輯:誰主張私有產權,誰就是不愛國

提到私有產權,一些人就咬牙切齒,想當然的認爲這是在保護富人。

烏託邦主義者有一句名言:財產就是盜竊。這句話迸發了無窮的魅力,爲此他們主張廢除私有產權,實施按需分配,一劑迷魂湯下去,引起了無數的狂歡。

但是大家仔細想一下,面對土匪的搶劫,面對強權的掠奪,面對經濟的危機,誰更有辦法獲得和保有財富?

答案顯而易見,是有權的人和有錢的人。

也就是說,保護、還是不保護私有產權,對權貴之人來說差別不大。而一旦不保護私有產權,窮人便成了首當其中的被收割者。保護財產權其實是在保護窮人變成富人的權利,不然剛有點儲蓄就被收割,猴年馬月也變不成富人。

不信看古代,自始至終都不保護、不尊重、不承認私有產權,而且還肆意貶低、侵犯、踐踏私有產權。他們認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全天下皆是皇帝的家產,天下人都是皇帝的奴僕。任何人膽敢主張私有產權,就是不忠,同時因爲朕即國家,對皇帝不忠就是不愛國,也就是誰主張私有產權,誰就是不愛國。

肆意掠奪窮人的財產,還能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在自由主義之父洛克發表《政府論》之前,無論是多瑙河沿岸,還是黃河上下游,主流的思潮都是這套鬼把戲。

洛克認爲:所有的產品,追根溯源都來自於大自然,如果不明晰產權,那麼——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他的還是我的。

只要我的拳頭夠大,我就可以把你們的都拿過來,你們還不應該有怨言。這顯然是野蠻的強盜邏輯,是無恥的強權邏輯。

所以承認產權就意味着財產的歸屬明確,誰的就是誰的,不能搶也不能被搶。承認產權就意味着以武力搶奪財產不具有正義性,誰這麼幹誰就是盜賊。

一言以蔽之,財產權就是野蠻和文明的分水嶺。

“哪裏沒有財產權,哪裏就沒有正義”,烏託邦的掘墓人哈耶克認爲,這句話所反映的真理,就像歐幾裏得的幾何定律一樣顛撲不破。

不過,以拉斯基爲代表的另外一批大聰明,改良了烏託邦主義,又跳出來說:我們也承認財產權,但只承認公共財產權。

他們主張強力推行國有化和計劃調控,由國家掌握經濟命脈,豐富國家財政和稅收,私人經濟只作爲補充,這樣就可以建成高福利國家。

但是拉美陷阱鐵一般的事實告訴我們,以公共利益至上的旗號,隨意開展國有化,任意剝奪私有產權,那纔是災難之源。就算有福利也只是一時的,最終只會培養一堆蛀蟲,哪裏還有什麼高福利可言。

阿根廷總統米萊在達沃斯經濟論壇上的演講一針見血:沒有拉美陷阱,只有不尊重私有產權。

因爲個人財產權絕不是人的身外之物,絕不是僅僅滿足人類生存的需要,而是人類文明的內核,與個人的自由、權利和社會的進步密不可分。

第一、個人財產權是自由權利的基石。保守主義之父柏克說過:除了君主之外,誰會想到,竟然可以不經起訴、不容申辯,就掠奪成千上萬人的財產?一個連財產都得不到保障的人,生命權和幸福權又怎能平安無事?而且沒有個人財產權,個人便只能受制於組織,依附於他人,爲了獲得生存的必須物資,只能卑躬屈膝、出賣尊嚴,哪裏還有什麼人格和自由可言。個人財產權的確立,還使個人自治成爲可能,惟有在經濟上獨立,個人纔有可能對政府權力發出不同的聲音。

第二、個人財產權是現代政府的原則。產權制度是迄今爲止人類所發現的維持文明的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正如美國憲法之父麥迪遜所說:籬笆不好,鄰居就會加倍覬覦他人的財產,制度不好,野心家就會加倍攫取權力。個體與個體之間的財產轉讓,不能出於強制和欺詐,這很好理解。但這一點,最重要的對象卻是政府。也就是,不經過合法的手段,政府或者多數人,不能去剝奪他人的私有財產,這就是現代政府的原則。

第三、個人財產權是經濟活力的源泉。是誰在進行資源配置?是誰在發明創造?歸根結底都是人。人不可能都是無私無慾的聖人,也不能要求人人都無私奉獻,因爲這明顯是在癡人說夢。對於窮人來講,怕的不是窮,而是沒有致富的權利和自由。因此,窮人比富人更需要對財產權的保護,只有保護私有產權,才能激發創造的活力,激勵人們創造、交換和積累財富,從而提高社會的效率和福利。

第四、個人財產權是道德的孵化器。財產權的確立和保障是現代文明的道德內核,在財產沒有界限,財產權沒有保障的情況下,好鄰居會變成壞鄰居,道德高尚的人會變成道德低下的人。只有流氓、強盜、小偷,纔會不喜歡個人財產權,因爲這樣會阻礙他們發財。有恆產者纔有恆心,只有明晰私有產權才能孵化出責任、正直、愛心等等美好品德。

哈耶克曾有一個終極之問:人類始終面臨一個抉擇,是在貧窮中尋找平等,還是在不平等中尋找自由?

私有產權的確立,回答了這一終極之問,因爲私有產權的價值歸宿不是平等的財富,而是平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