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人說,對待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那麼什麼是精華?什麼又是糟粕?
傲上而不侮下,這是知識分子的優秀氣節,卻被某些人稱爲封建餘孽。媚上而又欺下,到成了高情商的標誌,成了追求進步的階梯。
愚、弱、貧、辱、疲,法家五術,明顯是糟粕,卻被某些人披上了改革頭銜。仁、義、禮、智、信,儒學五常,明顯是精華,卻成了迂腐幼稚的表現。
糟粕換了臉皮、重新包裝,便可以招搖過市。精華犯了忌諱、被潑髒水,便難登大雅之堂。
爲什麼會這樣?無他,利益作祟而已。比如太監製度,明明是糟粕,卻依舊有人公開支持。
法國使臣羅傑斯曾對清朝的皇帝說:太監製度很不人道。可是太監姚勳卻第一個跳出來反駁說:這是陛下的恩賜。
所以,是精華、還是糟粕,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關乎利益。

但無論是法國啓蒙思想家,還是蘇格蘭啓蒙思想家,甚至是德國啓蒙思想家,都在告誡後來人,在提出政治主張時,或者在制定國家制度時,一定要把自己當成一個普通的公民。
所以,今天我們從一個普通公民的視角,來看一下傳統文化的四大糟粕。
第一、帝王粉
一些人提起秦檜,就會咬牙切齒,但其實他們並不恨秦檜,他們只是在表演憤怒。他們的表演,是在爲宋高宗趙構找替罪羊,他們就是帝王粉。
什麼大秦賦,什麼康熙王朝,不是拍馬頌聖,就是談情說愛,這些都是帝王粉的傑作。
有人說過,幾千年的歷史只是一個大賭場,惡棍們輪流坐莊,混蛋們換班執政,炮灰們總是做祭品。在任何一位帝王眼裏,民衆不過是爲他提供稅賦的牛馬,或者助力其實現野心的炮灰而已。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不外如是。

比如帝王粉最崇拜的成吉思汗,他乾的最多的事就是淫人妻女、奪人土地、殺人爲樂。他殺的人保守估計超過了6500萬,包括北方三分之二的漢人。不過,他稱漢人爲兩腳羊,他征伐北方時的軍糧就是兩腳羊。
其實,用現代搜索工具檢索二十五史,到處都是“人相食”,民衆安平喜樂的日子並沒有幾天。帝王粉本來身處底層,卻滿腦子帝王思想,時時刻刻與帝王共情。他們夢想着回到古代坐上龍椅,或者入宮當個太監,伺候在皇家身邊,雖然沒有做人的權利,但至少有機會朝聖。
因此,培育出帝王粉的根本原因,無非是權力崇拜而已。
第二、官本位
官本位就是權力本位,權力是衡量人的社會價值的唯一標準,也是影響人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屬性的決定性因素。
權力支配着所有的社會資源,只要擁有權力,就意味着擁有一切。
在官本位的社會,擁有財富,不一定擁有權力;反之,擁有權力,則必定能擁有財富。只要掌握權力的官員願意,權力隨時可以變成個人的財富。比如華爾街曾評選出人類歷史上最富有的50個人,國產的富豪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和珅、劉瑾。

官本位的社會,不僅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等資源,按照官職等級分配。最關鍵的真理、學識、道德,竟然也以官職等級爲基本尺度。也就是說,誰的官越大,誰掌握的真理就越多,誰的學識也就越大,誰的道德水平也就越高。
第三、潛規則
不跑不送、降職使用;只跑不送、原地不動;又跑又送、提拔重用。有關係走遍天下,沒關係寸步難行。凡此種種,都是潛規則的表現。
潛規則明明看着有問題,卻很不容易對付。因爲奉行潛規則的人,都是語言高手或者辯證法大師,他們擅於拿“明規矩”當擋箭牌,表面上事事按規矩辦,實際卻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原則上可行,就是不可行。原則上不可行,其實就是可行。
潛規則盛行的根本原因,無非是明規則的缺位,以及監督渠道的缺失。
因爲只有在公平、公開、公正的規則下,財富才能代表勤奮、智慧和誠信。否則,財富僅能代表權力、關係和無恥。
第四、厚黑學
“厚”是臉皮厚,“黑“是良心黑。近代思想家李宗吾,總結歷史、鍼砭時弊,提出了厚黑學。
李宗吾借“厚黑”諷世、正話反說,目的是揭露官場和社會中的陋習和黑暗。比如他諷刺跑官求官的行徑,總結了求官的六字真言:空、貢、衝、捧、恐、送。還比如他諷刺庸官貪官的作爲,也總結了做官的六字真言:空、恭、繃、兇、聾、弄。
竊珠者誅、竊國者侯。李宗吾用諷刺、幽默、誇張、扭曲的笑話,本意是揭露社會的黑暗。只是讓他沒想到的是,許多人卻把這套升官發財、欺世盜名的伎倆,世故油滑、精緻利己的權術,當成了升官發財的絕世法門、不二真理。
他們不注重原則,不看重規則,不尊重契約,信奉的是叢林法則,推崇的是弱肉強食,腦子裏充滿着二元對立的思維。
但站在現代文明的座標繫上看,用厚黑圖謀一己之私利,越厚黑,人格越卑污。
我們的傳統文化歷史悠久、駁雜非常,有精華、也有糟粕,需要我們站在一個普通公民的視角仔細審視。
就像“喫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初看是精華,實則是糟粕。因爲五千年文明的內核,如果是爲了把別人踩在腳下,而不是爲了建立公平公正的社會體系,那就不免不讓人遺憾,不免不令人唏噓。
以此類推,太監製度、小腳習俗、重男輕女、重農抑商等等,毫無疑問都是糟粕。
但已經被無數人證明是糟粕的東西,卻仍有人執意堅持,這說明他追求的不是進步,而是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