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當代人精神狀態:罵就完了

那天看到一個視頻。兩個男人不知何故在機場裏罵了起來,兩個人嘴巴都很髒,關鍵是詞彙量都很小,就那麼幾句垃圾話,翻來覆去在嘴裏打磨。變化的只有聲調、動作和位置,雖然是動口不動手,卻還是有一點聲勢的。其中一個年長點,一個年輕點。年長的那個似乎更老練沉穩,年輕的那個更加激動,不斷提高聲調,並作勢向前。不幸發生了,又一輪輸出過後,年輕的那個突然倒地,退出了比賽。對了,他比較胖。這時路人出手了,只聽到鏡頭外有人喊了一聲趕緊打電話。年長的那位選手挺不講武德,衝着地上的人又飆了幾句髒話。

當然,我也不是什麼好人,看完之後我把視頻轉到羣裏,自擬標題《王朗現身了》。我知道肯定有博愛的朋友告誡我:如果躺地下的是你朋友,你還笑得出來?你還會抖機靈?我誠懇接受批評,但我也會盡量充分地告誡我身邊的朋友:不要跟陌生人吵架,尤其是在身體不太好的情況下。

網上有那種視頻不知道你們刷到過沒有,後車的行車記錄儀拍的,配着解說,一般是前車一頓騷操作,後車最終決定“不慣着”,最後撞了上去。大多數時候,圍觀羣衆都會爲後車叫好,道理很簡單嘛,自覺有理的纔會發上來,但也有個別時候,後車自我感覺良好,評論卻翻車了,“雖然前車不是那麼規範,你踩腳剎車他就過去了,你也不是什麼好人”。

問題往往就在這裏,在別人不太禮貌、不太規矩的情況下,你是否要猛踩油門衝過去,把對方懟到牆角?對我來說,我往往會選擇認慫。有句話說得好:“前世500次的回眸,換來今世的一次擦肩而過”。高速上,一分鐘大約是兩公里左右的距離,只要忍耐十幾秒,你這輩子就再也見不到眼前這個奇葩了。十幾秒能不能忍?

還有一首歌唱得好:

人潮人海中 有你有我

相遇相識相互琢磨

人潮人海中 是你是我

裝作正派面帶笑容

你不必過份多說 自己清楚

你我到底想要做些什麼

能不能忍,往往取決於這一刻的心情。心情好就算了,心情不好又自我感覺良好,得,你送我手上了。攢了好多天的氣正沒處撒呢,天上掉下個冤大頭,豈能放過。當兩個自我感覺良好的冤大頭碰到一起的時候,爆炸就在所難免了。

當我們談論社會的戾氣的時候,如果只看戾氣發作的那些具體的點,會覺得很無釐頭。雞毛蒜皮的小事就能鬧得遍地狗血。但是如果有一個全能的鏡頭,從事發現場逆行,進入當事人過去幾天、幾個月、幾年的生活,就會發現那一刻的發作變得情有可原起來,你可能還會覺得他已經忍得太多、太久。可惜我們沒有這樣的鏡頭,也不願做這樣的設想,否則很多悲劇是可以避免的。

所謂同情之理解,是需要薰陶需要訓練的,很多時候還需要機緣。比如對於民間信仰,自小接受唯物主義教育的我,很早就對鬼神之說持有一種不屑的傲慢態度。後來我逐漸放棄了這種智力優越感,因爲我發現很多人限於受教育程度也好資質秉性也好,他習慣於用這樣的知識框架去把握世界。世界如此複雜,個體的認知能力如此有限,一個人信鬼神信星座信康德信外星人信人工智能,在本質上又有什麼區別呢?也許是有區別的,但一定不是表面上的那種區別。一個人理性,卻粗暴地對待他人,一個人迷信,卻溫柔地與世界相處,究竟是哪個更愚蠢呢?

還有一個例子。一些偏遠山區的少數民族敬奉山神,不敢隨意砍伐樹木,不敢破壞水源,山神可能是不存在的,但山神信仰約束下的環境保護和資源持續使用,肯定是一種更大的理性。對比來看,我們這些科學與經濟更發達的地區,前些年僅僅是爲了錢,肆意污染環境,那又是怎樣一種野蠻呢?

我認爲我們很需要發展一種新的理性,那就是從現象、觀點回溯到生命基體的意識和習慣。你只要願意回溯,就會發現世界沒有看起來那麼糟糕。

我直到今天還能堅持上網衝浪,是靠這樣一個想法撐着的:說垃圾話的不一定都是垃圾人。你看到那麼多人急於在那麼多微不足道的事情上吵得不可開交,你會忍不住同情他們,他們的生活裏可能沒有太多彩色的東西,他們能找到最有意義的生活方式可能就是在線教人怎麼做人。只不過他們能找到的教育對象,往往是跟他們一樣處境的人,辛辛苦苦還着房貸,忍受着老闆的無理要求,他們恢復能量的方式可能就是上網發泄。理性思考所要求的生活餘裕,很多人已經不再具備。

所以我覺得那兩個在機場吵架的哥們,其實是當代人精神狀態的一種隱喻。眼前的那個事,值不值得這樣罵呢,大概率不值得。眼前的那個人,是不是自己生活最大的敵人,也不太可能。但話就趕到了這兒,心情就趕到了這兒,一波還未平息,一波又來侵襲,忍了好久終於忍到今天,他們可能不約而同在心裏跟自己說了一句:那就他吧,罵就完了。

只不過罵完大概率是會後悔的,尤其是倒地上的那個。我真心希望他平安無事。還是那首歌:

不必在乎許多 更不必難過

終究有一天你會明白我

人潮人海中 又看到你

一樣迷人一樣美麗

慢慢的放鬆 慢慢的拋棄

同樣仍是並不在意

最後,解釋一下今天的圖片。在來星巴克悟道的路上,看到草葉上閃爍着晶瑩的露水,陽光從林葉中穿過。突然想到一句詩,朝露待日睎。此情此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