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從“鋪子翻盤”到衛生巾亂象,人是怎樣“被廉價”的!

最近有趣的新聞不少。一個是“某品鋪子”被人舉報後,鋪子沒事反倒是打假人的視頻全網消失。武漢某監管機構給出的結論是配料表造假“不成立”。好吧,好吧,我都已經在此土生土長五十年了,深知太陽下面沒有新鮮事。你說不成立,那就不成立吧!總之你有你的結論、我有我的選擇就好。第二個是央煤曝光,衛生巾出現行業塌方式的質量問題。從尺寸不符到衛生不達標不一而足。畢竟衛生巾這東西是用不着配料表的,隨便拿把尺子一量便知。這兩起事件雖然涉及的是不同的產品,但背後暴露出的都是行業性的潛規則。而形成這種潛規則根源在於,當今社會形成了一個向“廉價”要效益的慣性系統。這種靠廉價維持運轉的系統的形成,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讓每個人都變得廉價!

那麼,人是怎樣把自己變得廉價的?給朋友們講一個親身經歷。興許會讓大家有所感悟。

我曾經乘坐過一家名爲福萊爾(Flair airlines)的加拿大航空公司的飛機。我想,很多生活在北美的朋友一聽到福萊爾航空這個名字,立刻就會猜到我接下來的遭遇了。我也是事後才知道,加拿大的福萊爾航空公司堪稱北美最臭名昭著的廉價航空。網上關於Flair airlines的評論也是崩塌級別的。但我由於是在攜程上訂的聯程票,加上當時非常倉促,票價已經翻倍,所以並沒有注意到是哪家公司。於是也就開啓了一次讓我對廉價這個詞有更深入理解的飛行體驗。廉價就是便宜,但又不僅僅是便宜,還可以用另外一個字代替。朋友們可以自行腦補。

衆所周知,很多廉價航空都有行李限制。這沒什麼可挑剔的。畢竟人家也是做生意,又不是做慈善。但福萊爾算是把行李限制這種事玩出了花樣、玩到了極致。旅客在check in的時候,必須在工作人員監督下把隨身行李逐一放到Flair專門定製的鐵盒子裏。這是一個被熟悉的人稱爲“行刑架”的特殊工具。揹包尺寸哪怕超出一寸都要加錢。少則也要幾百元人民幣。檢查的過程中也是充滿羞辱感的。工作人員對於超過他們規定尺寸的行李帶有一種蔑視和終於抓到你的惡意的快樂;對於完全合格的行李,又不加掩飾的表現出沒有機會收到錢的不加掩飾的反感。我不知道Flair公司究竟是用什麼方法把員工培訓得如此人格分裂。就算是對非常配合的旅客,Flair的工作人員也會擺出一副臭臉。搞不清楚這家公司是不是在員工培訓的時候會引導他們去想一些人生中最不快樂的經歷。如果僅僅是態度不好也就罷了。尤爲關鍵的是,這些員工還會故意耽誤check in的時間。看他們慢條斯理的和前面的旅客錙銖必較的討價還價,後面排隊的人早就着急到七竅生煙。

你以爲僅僅這樣就完了嗎?事實上,Flair的工作人員不僅在check in的時候要逐一覈查旅客行李。他們還會在旅客休息區巡檢,在最後登機前還要擺上同樣的鐵盒子(行刑架)做最後的檢查。力求絕不放過任何一個漏網之魚。整個過程充滿了對客戶的不信任。我當時在想,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福萊爾這家公司對他們的客戶充滿惡感?!

爲了最大程度的節省成本,Flair不會提供紙質登機牌。或許直接訂票或者經常乘坐的旅客知道這一點。但對於我這種首次乘坐而且還是買的聯程票的人來說就很痛苦。排了一個僅有5組客人,卻長達45分鐘隊伍以後,卻被告知沒有網上check in的話,現場值機需要另外繳納每人25美元的人工服務費,而且不收現金。事實上,不少人在網上吐槽Flair的線上值機有多難用。之所以不肯改進線上體驗,很難說不是爲了逼迫客人現場值機以便增加收入。但這僅僅是Flair創收的開始。他們不僅行李超標準要收費、選座位要收費、機上餐食飲料也統統收費。當然,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福萊爾打着的是廉價航空的招牌。但你見過整個航程連一絲笑容都沒露出過的空乘麼?我們熟悉的那種微笑是不可能的。如果有,也要收費。

爲了壓低人員成本,福萊爾航空的員工也令我大開眼界!我在那裏整整欣賞了30分鐘,看他們的工作人員是怎樣把一個原本應該井然有序的登機搞成一團混亂的。相比起測量旅客行李尺寸收費的細緻,登機前的檢查就顯得微不足道。到後來爲了節省時間,連掃描登機牌的過程都可以省略。看來在他們的意識裏,抓住機會多收錢遠比飛行安全更重要。

不能不說的是,福萊爾的飛機是真的髒啊。我登機的時候,座位下面還有前次航班乘客留下的很多碎紙屑。看來是連清理飛機的錢都省掉了。至於說飛行過程的體驗嘛。這麼說吧,Flair airlines的飛機都是特別定製版。不僅前後距離小,而且座椅非常單薄,座椅靠背也是被完全鎖死的。每一寸空間都被用來裝更多的人。在他們的字典裏沒有舒適性這個詞。也不要奢求任何客戶尊重。整個體驗讓我想起來黑船家駛到江心再加價的故事。我看到網友的一則評論:這是一家把旅客當行李,把行李當垃圾的航空公司。

說到這裏,必須要給不瞭解情況的朋友科普一下什麼叫“廉價航空”。廉價航空本質上是一種下沉市場的航空服務。簡而言之就是用超低的價格和犧牲一部分舒適型和服務來滿足更多飛行需求。歷史上,福萊爾航空確實曾經有過單程59加元的超低價。聽起來比坐大巴還便宜。但這種價格大多數都只是噱頭。除了一少部分特別“堅韌”,可以滿足廉價條件的旅客以外,剩下的人都會“被自願”的各種掏錢。最後一算賬會發現其實並沒有想象的那麼便宜,甚至還會更貴。與此同時還會失去應有的舒適、服務,安全甚至是最起碼的尊重。

事實上,一旦人們開始接受“廉價=降低質量”這個邏輯以後,就是在默許商品或者服務的提供者可以不斷刷新底線。直至最後被“軟綁架”。某多多就是另外一個明顯的例子。當產品本身和服務的成本被迫大大低於價格的時候,除了假冒僞劣以外似乎沒有其他可選擇的路徑。當行業內一家企業發現,通過製造“廉價”可以贏得市場換取利潤的時候,其他人自然不會坐以待斃。最終的結果自然就是整個行業的崩塌。講良心的企業都死光了,剩下的都是最懂得如何在一個向“廉價”要效益的慣性系統中生存下去的“強者”。不是說他們提供的商品和服務有多廉價,而是在他們的眼中顧客本身就很廉價!而他們所謂的廉價,會讓你付出更大的代價!

關於福萊爾航空的故事講到這裏並沒有結束。接下來的經歷才更有討論的價值。我後來把這段經歷分享在網上,結果招來一些人的質問。大體上不外乎是說:你明知道買的是廉價航空幹嘛還說這個,想要更好的服務可以選擇其他航空公司、坐頭等艙去呀?

我覺得這是很多網絡噴子慣有的一種思維模式。事實上,每當我們就一些社會問題發表看法的時候,都會聽到類似的聲音。最具典型的標準句式就是“如果你覺得XX不好,那你就去如何如何”以及“你怎樣,你的……就會怎樣”。例如曾經流傳甚廣的一段正能量文字:如果你覺得你的祖國不好,你就去建設它;如果你覺得政府不好,你就去考公務員去做官;如果你覺得人民沒素質,就從你開始做一個高素質的公民;如果你覺得同胞愚昧無知,就從你開始學習並改變身邊的人,她有缺點,我們一起修正,而不是一昧的謾罵,抱怨,逃離。這已經成爲了很多人下意識就可以說出的口頭禪。他們在意的並不是你說得對不對,而是你壓根就不應該說話!

但問題是,即便是選擇了相對廉價的商品或服務,至少也應該有權發表評價或觀點不是嗎。廉價確實會讓人放棄一部分舒適,但並不代表可以連起碼的尊重和安全,甚至瞭解真相的權利都要放棄。當你買到的食物和配料表裏寫的是完全兩碼事的時候,這種質的改變就不能再以簡單的廉價作爲衡量。我們只不過是不想在一種“劣幣驅逐良幣”的社會效益中把自己變得越來越“廉價”。說白了就是,我們的意見和感受變得越來越不值錢!尤其是當某些機構僅僅是爲了降低影響,甚至是出於保護整個行業免受震盪而採取一些非必要措施,讓人們遠離真相。最後的結果勢必會讓整個社會出現普遍性的道德淪陷。我可以今生永遠不再乘坐福萊爾公司的飛機。但當整個社會的各行各業都被各種各樣的福萊爾和某鋪子佔據,我又該、又能怎麼辦呢?不能不說細思極恐!

最後想說的是,並不是一直如此就是合理的。山姆超市在中國就是一個典型案例。所有的傲慢都是被無條件的配合和服從培養出來的!如果一味沉浸在“廉價”的幻覺中,放棄原本應該得到的結果。總有一天會知道,真正“廉價”的其實並不是商品或服務,而是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