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選的是天才短命,風流倜儻的唐代詩人李賀的作品—-“大堤曲”。這是首樂府民謠,優雅而率真,體現了唐代文青的浪漫情懷。
唐代文青代表李賀李長吉先生,據說長這樣。可以幫他起個外號“一字眉先生”。史書裏說他“爲人纖瘦,通眉,長指爪”,畫得大致不差。

全詩如下:
妾家住橫塘,
紅紗滿桂香。
青雲教綰頭上髻,
明月與作耳邊璫。
蓮風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
郎食鯉魚尾,妾食猩猩脣。
莫指襄陽道,綠浦歸帆少。
今日菖蒲花,明朝楓樹老。
白話譯文:
奴家住在大堤橫塘,
紅紗衣裳散發着桂花香。
頭上青雲髮髻高高挽起,
明月珍珠綴在兩邊耳垂上。
蓮葉吹風輕撫面,
江畔春色正酣暢。
奴家來至大堤上,
挽留北去的情郎。
郎君啊,留下來吧,
這裏有鯉魚尾,猩猩脣,
有奴家與郎君同享。
不要踏上襄陽道,
看那綠浦旁的帆船,
有多少一去不復返。
奴家今日美豔如菖蒲綻放,
一朝紅顏老去,
郎君再見奴家,
早已似楓樹一般衰老不堪。
賞析:
大堤曲是一首樂府民謠,大約起源於梁簡文帝(503~551年)。又或源自南朝宋代的“襄陽曲”:朝發襄陽來,暮至大堤宿。大堤諸女兒,花豔驚郎目。
這首樂曲的曲調等具體情形如何,當然不可確考,知道這是當時的流行曲,文人可以填詞,命歌姬演唱就行了。李賀模仿“大堤女兒”的口吻,寫了這首琅琅上口的情歌。
大堤是距離襄陽城不遠的地名。橫塘也是常見的地名,就像板橋,各地都有。
紅紗即紅紗衣,也有說是紅紗窗,理解爲紅衣飄飄的女郎,意境更美。

青雲髻,明月璫,皆當日時尚。青雲般的髮髻,明月珠做成的耳墜子(或耳釘)。兩句對仗,爲了平仄協調,將句式倒裝,按意思順過來應是,“頭上教綰青雲髻,耳邊與作明月璫”。


蓮風,秋風,和首句桂花香呼應。江畔春,和蓮風明顯季節不合,或有異文,或者兼顧春秋。這首曲子並未設置某一特定季節。下面的綠浦或爲春季,與江畔春呼應。菖蒲花和楓樹,雖是比喻,也分別爲夏秋兩季。
北人,北來之人。襄陽道,或爲北人歸鄉之道。

鯉魚尾,猩猩脣,好似說山珍海味,魚翅熊掌。“妾家”爲了留住情郎,已顧不得遮掩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再以美食秀色誘惑之。鯉魚尾和猩猩脣,有性隱喻的意味。大堤是個好地方,在這富貴溫柔鄉,情郎和妾家,可以盡享魚水之歡,口腹之樂,何必遠走他鄉,前途未卜呢。
菖蒲花,端午季節盛開,花色豔麗,枝莖妖嬈,形容美豔女子。楓樹老,即老楓樹,美人遲暮,皺紋滿面,如同疙瘩滿身的老楓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