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宋志平:再好的管理都只是戰術,而經營才事關戰略

宋志平的新書《有效的經營者》對企業領導者而言,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讀罷此書,我還按圖索驥,從各大網站上搜羅齊了宋志平已出版的其他所有書籍。

宋志平不僅是一位優秀的企業家,他興企有爲、治企有方,曾把中國建材和國藥集團雙雙帶進了世界500強。他還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著作等身的企業思想家,創造了不少的企業管理工法和企業經營思想,他將企業的管理經營的理論與實踐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並創造出了“宋志平模式”。

書中指出,現在中國大多數企業和企業領導者面臨的真正核心問題,那就是寧願過度管理,也不去正視、重視經營問題,對此,我深有感觸。宋志平在書中的一些觀點讓人印象非常深刻,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提供瞭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思路與方法,讓企業的領導者能有意識、有途徑地從管理者思維轉變成經營者思維,也能從普通的經營者修煉進階成爲有效的經營者。

01 再好的管理都只是戰術,而經營才事關戰略

關於企業的經營管理,在國外都是用同一個英文詞“Management”來表示的,但宋志平是把經營與管理分開來講的,如果分開來看,那企業的經營包括哪些內容,企業的管理又包括哪些內容呢?經營與管理在企業中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地位呢?是管理重要還是經營更重要呢?宋志平在《有效的經營者》中把管理的內容和經營的內容做出了很好的區分,並給出了明確的觀點,那就是再好的管理都只是戰術,而經營才事關戰略。

宋志平認爲,管理是正確地做事,經營是做正確的事,管理是提高效率,經營是提高效益。按照這兩個維度,就可以分清楚我們的企業領導者在企業裏現在做的是管理工作,還是做的經營工作,也可以判別出企業領導者做的是管理工作多一些,還是經營工作多一些。

管理通常指的是對企業內部資源的組織、協調和控制,確保日常運作的效率和效果。管理做得好,雖然可以提高效率,卻不能決定企業的發展方向,而經營則不同,經營更側重於企業的長遠發展,包括制定戰略目標、市場定位、資源配置等等。經營做得好,企業纔有光明的未來。

宋志平在書中創造性地提出了有效的經營者有五大具體任務,一是正確選擇,二是有效創新,三是資源整合,四是創造價值,五是共享機制,這五大任務是企業成功的重要基石。

戰略對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戰略贏則企業大贏,戰略輸則企業大輸。一個明確、有效的戰略可以幫助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實現長期穩定的發展。

宋志平認爲,經營事關戰略,決定着整個企業的長遠發展和成功;管理則是戰術層面的,戰術都是具體的方法和手段,是用於實現企業短期目標或者是應對企業裏的即時問題的。管理是經營的重要支撐,經營指導着管理的方向和重點。企業的領導者把管理做好是基礎,經營的內容更高級也更困難,做好經營,成爲有效的經營者,對企業的領導者而言,是一種使命與責任,也是一種更大的挑戰。

02 今天企業出的問題大都是經營無方

宋志平是很有洞見並且非常善於發現變化的企業思想家。在書中,宋志平說20世紀是管理上的百年,是生產管理的時代,21世紀的前20年是經營管理的20年,中國的企業從20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學管理,做管理,講管理,到現在爲止,中國企業以前管理不善的問題早已大大地解決了,不僅解決了,在管理方面還創造出了“中國式管理”。宋志平的《三精管理》在企業界與學界聞名遐邇,中國企業的管理水平在世界上已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宋志平在書中說,中國現在正從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我們明顯能感覺到中國經濟的增長邏輯在發生改變,而如果我們的企業還繼續用以前“跑馬圈地”的、粗放式發展的經營思維去做企業,勢必會失敗。隨着數字化、全球化、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中國企業在新時代下面臨的挑戰其實是怎麼改變經營思維的問題,企業的領導者應該想辦法去提高自身的經營水平,來適應現在的新的市場環境和競爭格局。

宋志平說,三四十年前企業的問題絕大部分是出在管理不善上,而今天企業的問題大都出在經營無方上。宋志平這一洞見讓人警醒,這也是他40年的企業實踐和在中國上市公司協會任上調研300多家企業,深刻感悟出來的。宋志平把自己的企業生涯分成了兩段,他在書中說他在企業的前20年是管理的20年,在企業裏的後20年,則是經營上的20年。前20年,他注重工廠的管理生產,後20年裏,他都是企業的一把手,在中國建材當了18年的董事長,中間還曾任5年國藥集團的董事長,他在這個階段十分注重企業的經營工作。

宋志平本身就是從卓越管理者轉向成爲有效經營者的成功案例,不過他的成功轉向都是自己在實踐中一步一步摸索出來的,歷經20年,纔有了今天的《有效的經營者》。宋志平說他寫書是爲了給後來者插上指路標牌,讓大家少走一些彎路,這本書也是他用心寫給企業領導者們的一本關於企業經營實踐的書,也是一枚希望大家成爲有效經營者的指路標牌。企業領導者如果要想改善經營失誤的問題,提高經營能力,宋志平的這本新書就是一本重要的指導書。

03 過度的管理無法彌補經營的缺失

類比是宋志平常用的一種方法,不僅讓表述的內容很形象,而且讓人一看就能立馬明白。他在書中用“三滴水”與“三桶水”分別類比了管理的效用和經營的效用。他認爲,管理的邊際效用是遞減的,你不可能通過管理無限制地降本增效,而經營的邊際效用卻是遞增的,經營得越好,你賺的錢就越多。這是管理與經營的最大區別。現階段的中國企業,管理基礎已經夯實,想辦法取得經營上的“三桶水”遠比省下管理上的“三滴水”重要。宋志平擔憂的是,如果企業領導者不重視“三桶水”的問題,反而只重視“三滴水”的問題,企業就會在21世紀的全球化競爭中敗下陣來,而我們很多的企業目前犯的就是這個錯誤。

過度的管理無法彌補經營的缺失,這是宋志平在書中又一讓人眼前一亮的觀點。他在企業的前20年可謂是卓越的管理者,後20年則是自己慢慢修煉成爲了有效的經營者。宋志平從自身的企業經歷告訴大家,從卓越的管理者轉變爲有效的經營者,把繁重的管理工作不斷下移給部下,真正做到這一點是極其不易的,因爲大多數企業的領導者都是從基層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他們對管理,尤其是對管人管事有着極大的熱情和偏好,如果不去管人管事,他們可能會覺得大權旁落了,這是最難適應和轉變的。

宋志平認爲,在中國企業現在的發展階段,企業領導者不能因爲自己擅長管理、熱愛管理,就在企業裏進行過度管理,而不去多多動腦思考企業經營上的事情,妄圖用管理上的勤奮去遮掩自己在經營上的懶惰,這是非常不可取的,如果這樣下去,企業終將衰敗。

很多人都說,在人生中要做那些難而正確的事情,進行有效經營,對企業的領導者而言,就是一件難而正確的事情,這件事情非常值得去做,值得花費精力與心血去攻克。中國經濟的高質量,中國企業發展的高質量,世界一流企業的高水平,都離不開企業領導者高強的經營思維與經營方法,宋志平在書中提出的五大任務、十大能力、十六大企業常理,都能幫助企業領導者升級成爲有效的經營者。

宋志平的這本《有效的經營者》裏面有很多的閃光思想,帶給人很多的啓迪與思考,這是一本獨具特色與價值的經管書。正如序中王方華教授所言,有效經營者的五大任務是宋志平的重大理論創新,是宋志平的經營管理論,我非常贊同王教授的這句點評。我深信,這本書將會成爲企業經營管理者的一本必讀書,隨着時間的推移,這本書也會成爲經管書中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