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孩子的出生,是爲了繼承自己勞碌、恐慌、貧困,那麼,不生也是一種善良。
張愛玲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很多人忘了,懷胎十月的時候對肚子裏孩子他唯一的期待是:健康快樂。
包括我自己。
我是一個很普通的人,卻曾幻想孩子成龍。
但我也是第一次當媽媽啊,我也不知道該怎樣教育孩子,我也時常因爲教育陷入兩難之中。
昨天,我看了一本小說,是一本很溫情的關於家庭教育的小說,是毛冷瞪的《這屆家長太難帶了》。

這種題材我是第一次讀。本以爲家庭之間嘛,無外乎搞怪,治癒。
然而,這本書卻用3個家庭的故事,告訴了我們,到底該怎樣爲人父母。
故事沉沉地擊中心底,讓人流淚。
是在講教育,又不是。
我覺得是在寫孩子的純真,是在寫城市鄰裏之間的溫暖,寫中年夫妻的愛情,寫職場媽媽的兩難。
01. 真的一定要爬到巔峯纔是成功嗎?
14歲的吳英卿,有一個非常強勢的護士媽媽,一個很弱的出版社編輯爸爸。
她從小就被媽媽管得非常嚴格,不準去遊樂園,不準去學畫畫,只能學習,學習,再學習。
護士媽媽學習力非常強,在英國找到了一份工作,準備帶丈夫女兒出國。
但女兒抗拒,丈夫不同意。兩人離婚。
沒有媽媽的日子裏,弱小的爸爸開始傾聽女兒的心聲,發現她以前不堪媽媽的重壓竟然想過幾次自殺。
爸爸送女兒去學畫畫,給她一個獨立的房間,女兒漸漸地快樂起來。
但是有一天,媽媽回來了。萬裏晴空立馬陰雲密佈。
吳英卿和爸爸這次不再妥協,決心與媽媽抗爭到底。
後來,他們發現,原來媽媽一直對她那樣嚴格,是希望她:你不是嫁人生子就可以的,你要爬到這個世界的巔峯。
因爲,媽媽的父母,重男輕女,對女兒灰心喪氣,瞧不起女婿。
所以,她的媽媽一直很努力很努力,也希望女兒將來能夠超越自己。
看得挺心酸的。不是爲吳英卿。其實英子很聰明,她的父親對她也很好,她的前途真的無量。
是因爲她的媽媽——聞如香。
曾經沒有考上高中而上了護理學校,這成了她一生的痛苦,也成了她父親貶低女兒的藉口。
所以她只能拼啊。
她希望她的老公也拼,女兒也努力。
就如同書中所說:
自己的侷限,使生活充滿了侷限。在這樣不盡如人意的生活中,她只能拼命地廝殺。
她能有什麼錯呢?
她不過是想女兒過得比自己好罷了。
唯一的錯,就是她太極端了。太着急了。
難道真的只有高分一條路通往成功嗎?走藝術生不行嗎?上職高也不行嗎?
我想,很多父母已經有了答案,非第一條路不可。
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中考更甚。
誰都有可能被擠下去,憑什麼必須是別人家的孩子?
但是,如果孩子平衡能力強,心態更穩,那必定能通過的。
放過孩子,放過自己。
讓花成花,讓自己做自己。
02. 別對孩子道德綁架,你沒權利
另外一組家庭,是很多人常羨慕的。
父親是高校副教授,曾經的物理學才子。母親溫柔美麗,知性優雅。
但這個家的兩個孩子,都是父母眼中的叛逆孩子。

大女兒大學畢業,20歲,未婚先孕,搬出家要結婚。
小兒子14歲,臨近中考,成績一塌糊塗。
原來,大女兒許悠悠,是她父親和初戀的女兒;小兒子纔是他們的親生兒子。
當年,父親和初戀分開之後,初戀把生下的孩子給了生父之後就走了。但在以後的日子裏,父親常想念她,把女兒看作她母親的留念。
他後來的妻子,也是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子,卻極度不自信,一生都在懷疑丈夫與初戀藕斷絲連。
出於一種嫉妒心理,這位母親經常道德綁架孩子,讓她爲她爭光,按照她的想法去生活,去穿衣打扮。還在父親面前撒謊,說她幹壞事。
結果,父親也開始打罵女兒,不管兒子。
整個家,就在這樣一種怪圈中循環往復生長。
悠悠後來知道了真相,離開了家。
在她爲人母之後,原諒了所有人,想要父親晚年過得幸福,想讓弟弟有好的前程,就撮合父親一家,以及她的生母,一起把話說開了。
一切又恢復了平靜。
她的弟弟後來也如願考上了一所高中,已經是意外之喜。
父母真的沒權利對孩子道德綁架,逼着他做一些他討厭的事情。
誰生來不喜歡追求自由啊,你不喜歡嗎?孩子更喜歡啊。
03. 父母的壓力,憑什麼要孩子來承擔?
王德偉家,是一組很普通的家庭,用現在的話來說,沒錢沒權。
就是這普通家庭,她的母親卻偏偏要了二胎,父親又在母親懷孕之際摔傷了腰,丟了工作。
全家的重擔落在即將參加高考的王德偉身上。
孩子出生前,是小偉每天回家做飯,收拾屋子,照顧父親。
孩子出生後,又是小偉每天晚上起來喂妹妹,抱妹妹。
如果不是鄰居的幫助,這家早就崩潰了。
後來,小偉真的走投無路,決定輟學去打工,驚動了警察。
這次之後,父親的腰也差不多了,鄰居幫他找了新工作,小偉被保送到了一所高中,免學費。

結局挺好的。小偉有學上,一家人的經濟也有了保障。
但二胎這個事情,父母爲的是當初丟了一個孩子之後的念想,卻沒想過養孩子需要人力物力財力啊。
養得起,咱就生;養不起,不生不就行了嗎?
爲何要把家庭的重擔讓一個未成年的孩子承擔啊?他也只是一個孩子,一個還未參加中考的孩子啊?
當父母,都需要有點良心。
孩子生下來,不是爲了受苦,是爲了感受幸福。
若提供不了幸福給他,生他做什麼?
這本書的結局算是皆大歡喜,三個家庭都和解了。
但在城市中,又有多少肯拔刀相助的朋友?又有多少連王德偉家都不如的家庭?
前者很少,後者很多。
生活還是挺艱難的。把當下的日子過好。把生下的孩子們照顧好。把自己過好。
這是做人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