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沙丘》中,有一顆名爲“阿拉基斯”的星球,星球表面到處是一望無際的沙漠。爲了生存下去,當地原住民研發出一款可以將體液轉化爲水的“蒸餾衣”,以便在黃沙中長時間行走。

最近,科學家們把電影中的情節變爲現實,研製出了能夠將尿液轉化爲飲用水的航天服。與科幻故事不同,他們的初衷相當務實,就是希望宇航員在進行艙外任務時,不必爲喝水和排泄的事情發愁。
據統計,2021~2023年間,國際空間站共進行了37次艙外任務,每次的平均時間爲6小時26分鐘。想象一下,哪怕在地球上,6個半小時不能喝水和上廁所都是一項頗具困難的挑戰,更何況是在深不可測的太空中。

當然了,宇航員並非完全不能排泄。當前,他們會在進行艙外任務時穿戴“最大量吸收服”(maximum absorbency garment)。“最大量吸收服”實際上就是一條成人紙尿褲,最多可以吸收1升尿液和75克糞便。
但“最大量吸收服”經常發生側漏,輕則導致糞便交叉污染,重則引發腸道不適及尿路感染。
進行調查時,一位宇航員坦言“到了某個時刻,已經分不清那片潮溼是汗水還是尿液”。有些宇航員因爲不想用“尿布”,在任務的前幾天便開始減少飲食,有可能影響工作狀態。

至於飲用水,當前,宇航員在艙外可以攜帶1升左右。然而,考慮到人在太空環境中本就容易脫水,外加執行任務需要消耗大量體力,區區兩瓶標準礦泉水的水量,實在難以滿足大部分航天員的需求。
爲了讓宇航員在執行艙外任務時更加舒適,科學家們研製出了這款特殊航天服。因爲靈感來自電影《沙丘》,所以設計者們也將它的尿液淨化設備稱爲“沙丘”系統。

“沙丘”系統的一端,是硅膠製成的尿液收集杯。爲了貼合生殖器官,男用和女用的杯型設計也有所不同。收集杯內置有溼度感應的真空泵,宇航員一排尿,真空泵就會被激活並將尿液運輸到最關鍵的過濾裝置中。

尿液過濾裝置運用的是正向滲透和反向滲透原理。
正如高中生物課所講,如果半透膜兩側的液體存在滲透壓差,那麼水分子會從低溶質濃度的一側(如清水),自發進入高溶質濃度的一側(如鹽水),這個過程就叫做正向滲透。
如果我們施加一個比滲透壓差還高的外力,那麼水分子就會反過來,從高溶質濃度的一側進入低溶質濃度的一側,這個過程叫反向滲透。
在過濾裝置中,尿液會先與高濃度鹽水發生一次正向滲透,使尿液中的水分進入鹽水。接着裝置會再讓鹽水進行一次反向滲透,使水分與鹽分分離,最終就得到了可以飲用的純水。
純水會被一根管道收集進航天服的飲水袋中,在那裏,“沙丘”系統會往水中加些電解質,以維持航天員的體液平衡,避免出現脫水和肌肉痙攣等症狀。
研究稱,這套系統將500毫升尿液轉化爲純水只需短短5分鐘,回收率可以達到86.8%。

其實在國際空間站上,將體液轉化爲飲用水已經是一項十分成熟的技術。空間站上的“環境控制和生命支持系統”更加精密,不僅可以把尿液的回收率提高至幾乎98%,甚至能回收呼吸和出汗時排放到空氣中的水分。
不過科研人員也坦言,喝下由尿轉化而成的飲用水,確實會讓一些人感到噁心。不過他們強調,“宇航員喝的畢竟不是尿,這些經過處理的水,實際上比大多數城市的市政飲用水還乾淨。”

今年秋天,這款航天服將進入真人試驗階段。科研人員計劃在紐約召集100名志願者,測試“沙丘”系統的舒適性和功能性。
設計者希望這款航天服能在2030年前,跟隨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主導的“埃爾忒彌斯”計劃一起登陸月球南極,助力宇航員完成更加複雜的艙外任務。

誠然,隨着人類對太空探索的逐步深入,誰能最大程度地回收和再利用資源,誰就能收穫更有保障的研究氛圍和成果。不過這可能需要宇航員稍稍克服一下心理障礙,暫時忘掉這些水的源頭來自哪裏!
參考資料:
[1]https://www.frontiersin.org/journals/space-technologies/articles/10.3389/frspt.2024.1391200/full
[2]https://www.theguardian.com/science/article/2024/jul/12/scientists-design-spacesuit-that-can-turn-urine-into-drinking-water
[3]https://www.cnn.com/2024/07/12/science/prototype-spacesuit-recycles-urine-drinking-water-intl-scli/index.html#openweb-convo
[4]https://www.nasa.gov/missions/station/iss-research/nasa-achieves-water-recovery-milestone-on-international-space-s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