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爲什麼盒裝奶是950毫升,不是1000毫升?
如果你去超市或者打開購物app買牛奶,你會發現多數盒裝奶標的容量是950 毫升,而不是1000毫升,乍一看還以爲是爲了減少成本,但其中的原因遠不止這麼簡單。

仔細看,你會發現這些標950毫升的奶都是盒裝奶,準確來說這是可摺疊屋頂式紙盒。
你會問,這和盒裝奶有什麼關係,這關係可大了……
因爲盒裝牛奶的最早生產可以追溯到美國。1915年,美國的約翰·範·沃默(John Van Wormer)獲得了可摺疊屋頂式紙盒的專利,開創了紙盒包裝牛奶的歷史。

他的設計使用紙板製作牛奶盒,這種盒子頂部呈摺疊狀,類似房屋的屋頂,因此被稱爲“屋頂式紙盒”。

該紙盒的設計靈感來自於建築的屋頂形狀,它的頂部可以摺疊,便於牛奶的存儲和倒出。

這種設計逐漸取代了傳統的玻璃瓶,特別是在冰箱普及後,人們更加青睞這種輕便、易存儲的包裝形式。

最早期的牛奶紙盒外層用熱蠟密封,防止溼氣進入。雖然這種創新在初期並未立即流行,但隨着時間推移,特別是在冰箱變得普及後,這種包裝逐漸成爲市場主流,並最終取代了玻璃瓶。

這個設計逐漸被推廣到全球,尤其是在20世紀50年代,挪威工程師Christian August Johansen獲得了將這種技術引入歐洲的許可,並於1957年成立了Elopak公司,推動了這種包裝在歐洲的廣泛應用。


關鍵點來了,美國的包裝設備通常使用英制單位,如加侖(gallon)、誇脫(quart)和液體盎司(fluid ounce)。

儘管美國在1970年代制定了支持採用公制的法律(《美國公制法案》),但該法案並未強制性要求所有行業立即切換到公制單位。這使得英制單位繼續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尤其是在建築、道路交通和食品包裝等領域。
這就包括了我們的牛奶包裝。
在美國,盒裝牛奶的容量通常以誇脫(quart)爲單位。常見的美國牛奶包裝容量包括1誇脫、2誇脫(即半加侖,約1.89升)和1加侖(3.785升)。一誇脫大約等於946毫升(精確值爲946.352946毫升)。
中國國內的一些牛奶包裝沿用了美國的可摺疊屋頂式紙盒設計,用的模具一樣,那標註的容量也跟別人一樣,取近似值950毫升。
那不是可以設計新的包裝,裝多一點牛奶嗎?
既然可以少給一點,爲什麼要多給一點呢?這就是縮水通脹,即製造商在保持包裝大小和價格不變的情況下,稍微減少產品的體積。這可以幫助公司在生產成本上升時控制開支,而不會顯著提高零售價格。
2. 爲什麼泡麪杯子總是“半空”的?

日清等泡麪品牌在設計泡麪杯時,採用了將麪餅懸浮在杯中部的結構。這種設計不僅爲麪餅提供了緩衝,還使熱水在沖泡時能夠更好地覆蓋整個麪餅,從而保證麪條均勻受熱。同時,調料可以更方便地與麪條充分混合,使食物口感更佳。
另外,泡麪在沖泡時會吸收大量水分,導致體積明顯增大。設計這種“空”的空間,可以讓麪條在加熱水後有足夠的膨脹空間,不至於撐破杯子或溢出,確保用戶在沖泡和食用時不會遇到不便。
3.爲什麼米蟲(米象)能進入到米缸裏?

米象(Sitophilus oryzae),是一種常見的糧食害蟲,主要以穀物如大米、玉米、小麥等爲食。它們屬於鞘翅目象甲科,成蟲的體型非常小,長度大約爲2到3毫米,呈棕黑色,身體上有明顯的長鼻狀口器。米象的生命週期通常爲4到5個月,其中雌蟲在大米或其他穀物表面鑽孔,將卵產在米粒內部。孵化後的幼蟲在米粒中進食併發育,直到變成成蟲後從米粒中鑽出。
很多人認爲,密封米缸後就能完全避免米象的出現,但其實,米象的卵早就已經存在於大米中。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在於,米象在農田、倉儲或運輸過程中,早已將卵產在米粒上。
當大米儲存在合適的溫度和溼度下,蟲卵孵化,米象幼蟲便開始繁殖。這也是爲什麼,即使封閉嚴密,米蟲依然會在米缸中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