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爬葛林芝火山,絕望的一天

先放個照片吧,今年的第三次火山登頂看日出。

又去爬火山了,印尼最高火山,海拔3805的葛林芝火山。

這次還是跟獅城玩咖的大溼兄一起去的。

那麼這次對方邀請我的時候,其實我還是有點擔憂的,問了對方一句,我上的去麼,對方很肯定的回答,沒問題的。

嗯,事後想想,好像這句話其實也沒啥毛病。

其實在爬完格德火山後,我還去爬了一趟富士山,沒有嚮導,沒有背夫的情況下,單日實現登頂。當然,確實也累得夠嗆。但至少體力沒有垮,第二天下山後依然各種逛逛逛。

然後就是雨崩的徒步四日行,全程走在第一梯隊,而且下來後身體一點痠疼都沒有。所以,從這些歷程來看,對自己信心很足。

雖然葛林芝火山爬升更多,路況更差,不過,前面那麼多歷練了,而且又有挑夫支持,總覺得不是特別難的事情。

10.31日早起出發,到碼頭集合,乘船去印尼巴淡島,結果險些出意外,我太大意了,覺得乘船而已,着什麼急,到碼頭時間很早,但一直在外面商場轉悠,沒着急進去,然後進去的時候才注意到,這他媽的是出國啊,要過海關和安檢啊。而且海關自動識別這塊不知道爲啥我的過不去,轉走人工通道,所幸最後最後還是趕上了船。

到了巴淡島後團隊包車去機場,乘飛機去印尼巴東市,然後在巴東,包車去葛林芝火山腳下的民宿,這段路不到200公里,但是路況很差,車根本跑不起來,200公里的路,算上中間休息喫飯,開了8個多小時。當時覺得這趟行程(從早上坐船開始),都趕上去歐洲了。

晚上到民宿休息,民宿條件一般,但一天顛簸,倒是很容易入睡。

不幸的是,凌晨4點,穆斯林的禱告開始,大喇叭廣播讓人無語,熬到5點多才停,然後睡意全無。

早上8點半喫早點,然後整理行李,需要帶上山的厚衣服,雨披等。9點半坐車到山腳下,合照然後開始爬山。

從民宿看到這座山的攀登圖,山門的海拔是1800米,我們的衝頂大本營在海拔3200米(大本營在shelter 3),山頂海拔3800米,也就是登頂的淨爬升是2000米,那麼到大本營的淨爬升是1400米。說明這個難度還是蠻高的。作爲對比,海拔差不多的富士山的起爬點是2300米,衝頂富士山的海拔淨爬升是1400米。

我上山的時候,趁着開始體力還不錯,前面衝的不算慢,到後面其實就很慢了,但是我休息時間比較少,揹包裏帶的午飯只是快速扒拉了幾下,所以算是比較早到達大本營的。這時候還算比較自信,覺得基本上也還是拿捏了。

上山的時候發生了一點小意外,因爲需要高抬腿的動作太多,我的廉價衝鋒褲襠部撕裂了,直接成了開襠褲(曾經還有一次這樣的體驗,是在廈門北辰山),所幸當時身邊只有幾個男士和挑夫,所幸揹包裏還有一條備用的防水褲(擔心山上天冷所以帶了一條厚的)。

領隊在大本營說我不該衝這麼快,應該留些體力,當時還沒當回事。

挑夫給力,晚上在大本營涮火鍋,大家其樂融融。

不過我還是睡不慣帳篷,加上晚上還是有些冷,外面一直下雨,一夜難眠,這可能是後續的麻煩根源。

然後絕望的一天開始了。

凌晨3點多起來,喫點東西喝杯熱茶,然後4點開始衝頂,衝頂全是火山灰碎石路,我一下子就踩不準節奏了,一路滑,那麼體力消耗就特別大,還好算是日出時間衝到了頂峯,雖然落後於大部隊,但還不算很糟糕的表現。

山頂日光
山頂日光

衝頂照片,還有幾個小夥伴當時沒上來,那時候我還不算最後的。

不要覺得照片裏不少人歲數都很大,可都是資深越野愛好者,一馬當先的大姐是各種百公里越野賽的常客。

遠處的火山湖
遠處的火山湖
活火山,還在一直冒煙
活火山,還在一直冒煙

到這時候,還沒意識到,真正的麻煩在後面。

從山頂回撤大本營我就已經非常艱難了,每一步都很難站穩,一路各種摔跤,就落後了非常多,纔回到大本營,然後稍作休息,最後整理揹包,下山。

然後就是各種摔跤,後來我發現問題了,因爲前面站不穩,無法控制重心,所以特別費力氣,導致體能消耗過大,然後導致腿部發軟,就更加站不穩,更加無法控制重心,然後就更加體能消耗過大,惡性循環。幾乎無法正常行走,這麼說吧,就是很普通的一些臺階,或者說坡度,別人跨過去,跳過去,我要蹲下來,扶着樹,慢慢的挪動腳才能下去,稍微步子大一點,就摔那裏了。

走了半天,一點點往下熬,都沒走到下一個標誌點,就很絕望,然後突然開始暴雨,地下水流潺潺,全部都是淤泥,我已經無所謂淤泥了,隨便踩,各種摔,無所謂,但更站不住,平地都會摔。生理心理雙雙崩潰的感覺。然後意外再度發生,登山杖折斷了。

下雨溼滑,雙腿無力,登山杖折斷,真的就很絕望,不知道怎麼熬下去。然後突然看到有個挑夫在等我,是領隊擔心我情況不妙特意留下來等我的,還好算是有點希望了,然後他們幾個挑夫問我爲什麼沒有登山杖,我說折斷了,沒多久他們從揹負的行李中找到了其他小夥伴多餘的登山杖借給了我,總算是多了一些支撐,下去的路越來越好走,但是腿部依然軟弱無力,就是平時可以很輕鬆很快通過的路段,也只能小心翼翼的慢慢經過。最後耗時6個半小時,終於從大本營撤到山門,然後從山門到停車的地方,又慢慢挪了20分鐘的樣子,看到很多人還在等我,特別不好意思,還好大家很照顧我,皮卡車接的我們回民宿,一位女同伴看到我下來的慘狀,讓我坐車前面駕駛室裏休息,她和其他小夥伴們呆在後車廂,然後突如其來的暴雨又澆了她們一路,讓我很是慚愧。。。

從山門到大本營,當時我上山只用了5個半小時,這是我生平第一次下山比上山慢,第一次體會到上山容易下山難。

我今年爬山不算少,而且難度不算低。之前雨崩村四天徒步下來,每天都在全隊(那時候全隊基本上也都是戶外愛好者)最前列,下來後大部分同行夥伴都說腿腳痠疼,我是屁事沒有,完全無感。最後一天從雨崩上村(海拔3200米)到尼農村(海拔1900米),1300米海拔下降,差不多14公里的距離,我2個半小時就跑下來了,然後晚上繼續在獨克宗古城各種閒逛,真不矯情的說,我是真想不到自己會有這麼狼狽的時刻,會到這麼絕望的境地。

回來反思一下,幾個問題

第一,嗯,當時只問了上的去,確實沒問題,但沒想到下不來啊。

第二,睡眠質量不足也是原因,因爲比較習慣晚睡,第一天乘船早起睡得時間就不足,第二天被清真寺的禱告折騰的睡不着,第三天在帳篷幾乎完全沒有入睡。所以對體能狀態肯定是有很大影響。

第三,對沙石路段,溼滑路段的估計和準備不足,技巧不足,缺乏穩定性,耗費了太多體力,而且頻繁摔跤後心態也失衡了,可能登山鞋也不是太合適。

第四,體能上並沒有自己認爲的那麼強,最後腿部幾乎徹底失去力量,連正常路段都無法快速通過。

敬畏自然,量力而行。

最後插個花絮,回家之後也很掙扎,沒辦法,家裏樓梯太多了,我現在上下樓梯都要扶着把手,一步步的挪,腿部依然是動一動就疼的不行。

那麼,痛定思痛,開始思考,下一站,去哪裏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