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近年來最被低估的間諜片美劇:《美國諜夢》

《美國諜夢》是一部被低估的優秀美劇,最近發生的美俄換囚行動幾乎就是這部劇在現實中的翻版。

間諜片是美劇的一大門類,深受國內影迷的喜愛。但一部名爲《美國諜夢》(The Americans)的美劇卻一直沒能在國內火起來,原因很可能是因爲這個劇講的是一對蘇聯間諜冒充美國人在華盛頓潛伏的故事,所以編導花了大量篇幅描寫這個特殊家庭的日常生活和內心掙扎,幾乎可以看做是一個披着間諜外衣的家庭婚姻倫理劇,不符合諜戰愛好者的預期。

這個劇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編導把故事背景放到了1980年代的美蘇冷戰時期,今天的年輕觀衆對那段歷史恐怕都很陌生了。其實類似這樣的故事一直在發生着。就在今年8月2日,美俄雙方在白俄羅斯、德國和斯洛文尼亞等國的幫助下進行了一次大規模換囚行動,其中就包括一對潛伏在斯洛文尼亞的俄羅斯間諜夫婦和他們的子女。這個故事和《美國諜夢》非常相似,幾乎可以說是那部美劇的現實版。

非法間諜

間諜(Spy)有很多種不同的類型,一種是業餘時間從事間諜活動的外交官,這些人有外交豁免權,被捕後大概率會被驅逐出境。另一種是通過合法途徑進入敵國的留學生或者其他職業的工作人員,他們沒有外交豁免權,被捕後大概率會坐牢。這兩類人的公開身份都是母國公民,在敵國的行動往往會受到很多限制。第三種是被策反的敵國公民,但一來策反的難度很大,二來這類人往往沒有受到過專業的間諜訓練,用起來不順手。

以上這3類間諜的公開身份都是合法的,因此也被稱爲“合法間諜”(Legal Spy)。相比之下,“非法間諜”(Illegals)指的是使用非法身份進入敵國從事間諜活動的母國間諜,這些人往往事先在母國經受過特殊的間諜訓練,但其公開身份卻和母國沒有一點關係,所以很容易騙過敵國的反間諜系統,所造成的殺傷力要比合法間諜大得多。

在《美國諜夢》裏,兩名克格勃間諜在經受了嚴格的訓練後被派往美國,冒名頂替了兩個早夭的美國人在華盛頓潛伏了下來。這兩個事先互不相識的蘇聯年輕人在克格勃的安排下結了婚,丈夫菲利普·詹寧斯(Philip Jennings)的公開身份是一家旅行社的老闆,妻子伊麗莎白·詹寧斯(Elizabeth Jennings)是丈夫的助手。兩人還生了一對合法的美國孩子,一家四口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郊區過着普通的中產階級生活。

而在可以視爲這部劇原型的真實故事裏,阿特姆·杜爾採夫(Artem Dultsev)和安娜·杜爾採娃(Anna Dultseva)是俄羅斯對外情報局(SVR)的兩名間諜,他倆在俄羅斯就已結了婚,然後以旅遊者的身份於2010年分別合法地進入了阿根廷。之後,杜爾採夫謊稱自己是出生在納米比亞的奧地利公民路德維希·吉什(Ludwig Gisch),母親是阿根廷人,所以他請求加入阿根廷國籍。杜爾採娃則謊稱自己是出生在希臘的墨西哥人瑪利亞·羅薩·麥耶·米諾斯(Maria Rosa Mayer Muños),於2012年申請加入阿根廷國籍。在此期間,夫婦倆搬進了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一箇中產階級社區,平時深居簡出,很少和鄰居們打交道,買東西也全都用現金,幾乎從來不刷信用卡。

2013年,夫婦倆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女兒索菲(Sophie)。2014年,杜爾採娃的入籍申請被批准,正式成爲阿根廷公民。2015年,兩人的兒子丹尼爾(Daniel)出生。一個月後,一家4口在當地的登記處舉辦了一個小型婚禮,徹底洗白成功。

但是,變成阿根廷人只是準備工作,他倆的最終目的地是歐洲。2017年,一家4口搬到了斯洛文尼亞首都盧布爾雅那,在郊區買下了一幢獨立的小房子,就連房子的樣式都和《美國諜夢》裏詹寧斯一家住的房子差不多。

杜爾採娃謊稱自己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街頭遭到了搶劫,對阿根廷的治安狀況徹底失望,這就是她要移民斯洛文尼亞的原因。其實真正的原因在於斯洛文尼亞是個總人口只有200萬的小國,國內的反間諜機構能力不足。但這個國家屬於申根區,從此他倆就可以不經申報地自由出入於各個申根國家,而歐洲纔是他們真正的工作地點。

諜影重重

按照《美國諜夢》的情節設定。里根上臺後,美蘇冷戰進入高潮,詹寧斯夫婦開始忙了起來。他們不但需要負責竊取情報,還要負責除掉叛逃的蘇聯人,最後一季甚至還要負責暗殺前來和美國政府談判的蘇聯談判高級代表。爲了完成任務,這兩人不但需要精通射擊、格鬥、竊聽和祕密通訊等專項技能,還要知道如何使用毒藥和爆炸裝置,甚至還必須學會如何依靠化妝術僞裝成另外一個人。

以上這些都是現代間諜必備的能力,不足爲奇。最不可思議的是,這兩人還必須犧牲自己的肉體,利用性作爲刺探情報的武器。對了1980年代國內地攤上隨處可見的那些關於克格勃的書上,也是如此描述的。

所有這些工作的難度都相當大,沒有經過特殊訓練是很難做到的,這就是爲什麼非法間諜的作用要比策反的敵國普通公民大多了。

美國人很早就知道非法間諜的存在,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內部有個專門的“非法間諜部門”(Illegals Program),劇中那個詹寧斯的FBI鄰居就是這個部門的成員。這個部門一直通過“幽靈行動”(Operation Ghost Stories)暗中搜查可疑分子。2010年,FBI通過這項行動一舉抓獲了10名來自俄羅斯的非法間諜。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都已在美國生活多年,其中有一人在哈佛大學讀書,一人獲得了西東大學(Seton Hall University)的雙碩士學位,還有一人在一家很有政治影響力的諮詢公司擔任計算機專家,另有兩人在房地產公司工作,和菲利普的職業很相似。

更重要的是,其中還有幾位非法間諜把自己在美國出生的孩子培養成了俄羅斯間諜,這一點和《美國諜夢》裏的情節幾乎完全一樣。

不過,2010年時的美國人已經不再把俄羅斯當成主要敵人了,所以那件事並沒有引起太大的轟動。

回到杜爾採夫一家的故事。移民斯洛文尼亞之後,杜爾採夫開了一家合法的軟件公司,但據後來的調查顯示,這家公司的產品落後於時代好幾年,沒有消費者願意出錢購買他們的產品,但杜爾採夫可以利用這一身份經常去其他申根國家出差。杜爾採娃則開了一家網上藝術品畫廊,這一身份同樣讓她可以經常去其他歐洲國家出差,藉機從事間諜活動。

事發後斯洛文尼亞警方從兩人的住處和辦公室裏搜出了幾十萬歐元的現金,說明這兩人的一個主要工作很可能就是給遍佈在歐洲其他國家的俄羅斯間諜發放活動經費。至於說他倆有沒有像劇中詹寧斯夫婦那樣從事一些更加暴力的工作,目前媒體沒有相關報道。

隱藏身份

在我們這些普通人看來,非法間諜如何隱藏身份恐怕是最困難的事情,但對於那些受過特殊訓練的職業間諜來說,這件事似乎並不困難。《美國諜夢》裏的兩位間諜不但說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語,還對美國曆史和流行文化非常熟悉,這讓他們在和美國人進行日常對話時顯得遊刃有餘。

詹寧斯家的兩個孩子接受的是純粹的美式教育,美國小孩相對的獨立性讓他倆直到上了中學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父母之所以經常早出晚歸是爲了執行任務,也沒有懷疑他們一家爲何從來不一起出國旅行,也幾乎沒有任何親戚。爲了增加戲劇性,編導特意安排了一個FBI探員斯坦·比曼(Stan Beeman)搬到了詹寧斯家對面,兩家人很快成了好朋友,經常在一塊兒開派對。詹寧斯家的大女兒佩吉(Paige)甚至和斯坦的兒子談了場戀愛,這些場景下必然產生的內部張力是本劇的一大看點。

詹寧斯夫婦在執行任務時不得不經常轉變身份,對於演員來說這是飆演技的好機會,但對於非法間諜來說這又是一個非常艱鉅的任務。不但如此,詹寧斯夫婦倆經常不得不分別和另外的人假裝談戀愛,這是本劇最有看點的情節,其中的各種感情糾結絕對超出了一般人的承受能力。

雖然這個劇的打鬥情節相對較少,但每一次打鬥都令人印象深刻。不但菲利普經常需要和比自己強壯很多的對手搏鬥,就連伊麗莎白都必須能夠迅速無聲地幹掉成年男性對手,以此表現克格勃的搏擊訓練很厲害。在其中的一場打鬥中,伊麗莎白的牙齒被打壞了。爲了不讓FBI通過監控全城的牙醫來發現自己的蹤跡,菲利普居然用一把普通的鉗子把伊麗莎白那顆壞牙給硬生生地拔掉了,由此可見這些非法間諜爲了隱藏身份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對於現實中的杜爾採夫夫婦來說,語言則是個大問題。兩人不但要說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語,還必須學會說英語和德語,否則沒法在歐洲工作。兩人之所以堅決不說斯洛文尼亞語,是因爲這種語言和俄語一樣屬於斯拉夫語系,兩人很難隱藏自己的俄語口音。

事發之後,英國《衛報》派記者去探訪了兩人位於盧布爾雅那郊區的家,發現這個位於Primožičeva大街35號的家是一幢很普通的兩層小樓,外牆刷成了米黃色。院子裏還有一個小花園,鄰居說他們經常看到兩個說着一口流利西班牙語的孩子在花園裏玩耍。一位同樣會說西班牙語的鄰居表示,夫婦倆的西班牙語非常正宗,聽不出任何口音。家裏的兩個孩子上的是國際學校,夫婦倆在學校裏和老師同學交談時則使用德語和英語,非常符合兩人的“世界公民”人設。

鄰居們還透露,這兩人雖然不怎麼喜歡和鄰居來往,但待人接物相當有禮貌,從來不會做任何能夠引起別人興趣的事情。兩人平時開一輛普通的白色起亞Ceed轎車,從不違章,甚至連一張違章停車的罰單都沒有過。調查顯示,兩人每年都按時交稅,從沒有因爲欠稅而遇到過麻煩。不過,杜爾採夫的那家軟件公司2021年的申報收入爲43785歐元,杜爾採娃的申報收入爲25220歐元,如此低的收入有可能引起過斯洛文尼亞當局的懷疑。但是,最初讓警察開始懷疑他倆的原因肯定不是報稅,而是來自某個第三國諜報機構的提醒。

身份敗露

在《美國諜夢》裏,詹寧斯夫婦數次面臨身份暴露危機,但都被他們巧妙地躲過去了。最後美蘇代表要在華盛頓舉行消減核武器談判,克格勃強迫在美國的非法間諜完成幾項高難度的任務,疲於奔命的伊麗莎白放鬆了警惕,才終於引起了斯坦的懷疑,導致真相敗露。

當然了,以上劇情是美劇慣用的套路,沒想到卻在現實世界裏發生了。就在2022年2月24日普京下令進軍烏克蘭的當天,杜爾採夫夫婦突然回到阿根廷,申請加急辦理新護照,然後立刻返回了斯洛文尼亞。這一反常行動被某個未被透露的盟國情報機關發現,提示斯洛文尼亞安全部門注意這兩個人。於是斯洛文尼亞警方設法安裝了竊聽器,還調查了夫婦倆開的那兩家公司的財務狀況,很快發現兩家公司其實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現金流,他們的經費全都來自某個上線提供的現金和預付信用卡,以及兩家公司之間的相互轉賬,以此來僞造現金流。

警方還派人去阿根廷調查兩人的過往歷史,發現在兩人聲稱的阿根廷住址周圍沒人聽說過他們。斯洛文尼亞安全部門甚至向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申請提取了杜爾採夫和杜爾採娃的指紋,發現和他倆的指紋是一致的。

更重要的是,警方發現兩人居然開始在斯洛文尼亞本國從事間諜活動了,其目標就是距離他們的家只有5英里遠的歐盟能源監管機構合作署(Cooperation of Energy Regulator,簡稱ACER)。俄烏衝突開始後,能源供應成爲歐盟的一個必須關心的嚴肅問題,俄羅斯需要用天然氣牽制歐洲,所以ACER的重要性立刻凸顯了出來。

換句話說,俄烏衝突相當於當年的美蘇限制核武器談判,導致俄羅斯不得不動用珍貴的非法間諜資源,於是沉寂多年的杜爾採夫夫婦被喚醒了。

2022年12月5日,斯洛文尼亞警方終於下決心逮捕了杜爾採夫夫婦。雖然兩人拒絕認罪,但俄羅斯方面很快就主動聯繫了斯洛文尼亞政府,承認這兩人是俄羅斯間諜,並希望能儘快通過交換囚犯的方式把兩人送回俄羅斯。

兩人被捕後不久,一位護照上名叫瑪利亞·薩婭(Maria Tsalla)的希臘女人突然離開了雅典,讓她的希臘男友一頭霧水。另一位護照上名叫路德維希·坎波斯·維提奇(Ludwig Campos Wittich)的巴西男人也突然離開了裏約熱內盧,把他的巴西女友扔在了裏約。根據公開報道,事後調查發現,這兩人其實都是俄羅斯非法間諜。

值得一提的是,杜爾採夫夫婦被捕後,他倆11歲的女兒和8歲的兒子被轉到了另一所學校,並由斯洛文尼亞政府負責照顧。在此期間兩個孩子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直到登上飛往莫斯科的飛機之後才知道自己的父母原來是俄羅斯人。因爲這兩個孩子一句俄語都不會說,到機場歡迎杜爾採夫一家的普京還用西班牙語問候她們晚上好(Buenas noches)。但她倆並不認識普京,還回頭問父母這人是誰。

間諜與人

目前各國媒體上都沒有看到關於杜爾採夫夫婦在臥底期間是否出現過心理問題的報道,但對於這兩個孩子來說,肯定需要很長的一段適應期。但在《美國諜夢》裏,兩位非法間諜的心路歷程被刻畫得淋漓盡致,這纔是這部劇最吸引人的地方。

想象一下,當你已經是個成年人之後,卻被迫背井離鄉,去和一個你從來沒有見過的人結爲夫妻,一起假裝成兩個普通的外國人。劇中的伊麗莎白是個極其忠誠的克格勃間諜,她堅決反對美帝國主義霸權,相信蘇聯的對外政策是正確的。而菲利普則沒有伊麗莎白那麼堅定,他看到了美國先進的地方,並逐漸意識到了蘇聯某些意識形態的落後之處,於是他在執行任務時屢次出現了動搖。比如,他不願意爲了套取情報而和一名未成年美國女孩發生性關係,也不願親手殺死一名曾經被納粹強迫開槍處決蘇聯紅軍士兵的俄羅斯農村婦女。在最終季(第六季)時他甚至選擇了退休,讓伊麗莎白一個人繼續當間諜。

但是,劇中的這兩位被克格勃拉郎配的間諜夫妻卻在多年的婚姻生活中逐漸愛上了對方,這讓菲利普不得不重新出山,幫助妻子完成任務。更讓人揪心的是,兩人經常需要色誘掌握情報的美國人,事後又不得不回家繼續同牀共枕,這裏面的心理煎熬恐怕只有當事人才能理解。

除此之外,這部劇的另一個讓人揪心的地方就是兩人對待孩子的態度。這兩個孩子都是典型的美國小孩,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都和蘇聯孩子有着本質的不同。於是,當大女兒佩奇對宗教發生興趣時,在無神論環境裏長大的伊麗莎白怒火中燒,卻又不得不接受現實,允許佩奇接受洗禮,箇中苦楚一般父母恐怕是無法理解的。

再後來,當長大後的佩吉終於開始懷疑自己的父母隱瞞了某種祕密時,詹寧斯夫婦不得不向女兒坦白了自己的身份,卻又刻意隱瞞了間諜行動中所有那些不可告人的細節,雙方的糾結是這部片子裏最讓人唏噓的地方。正是因爲這種糾結,使得佩奇相信了父母的話,從一個篤信宗教的普通美國少女一步一步變成了蘇聯間諜的幫手,這個過程也相當令人難忘。

事後看來,冷戰時期的美蘇雙方都有把柄掌握在對方手裏,所以這裏面的道德感相當模糊,否則的話很難想象一個普通美國小孩會心甘情願地去給蘇聯當間諜。

不過,這部劇裏最讓人難忘的肯定是詹寧斯一家和FBI鄰居斯坦一家之間的特殊關係。尤其是菲利普和斯坦這兩個男人之間的友誼和背叛,是全劇最亮眼的地方。其實這兩個人性格互補,平時也互相視對方爲自己最好的朋友。但兩人各爲其主,又不得不在各條戰線上互相對峙。最後一集雙方攤牌的戲是本劇最精彩的部分,也被認爲是美劇有史以來最好的結尾之一。斯坦在國家利益和個人感情之間選擇了後者,而菲利普則在繼續冷戰還是改革開放之間同樣選擇了後者。這兩個選擇肯定不會讓所有人都滿意,但卻清楚地表明瞭編導的立場,那就是間諜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情感和準則。當我們放下意識形態的分歧之後,其實世界上的所有人本質上都是相似的。

總之,《美國諜夢》是一部非常優秀的美劇,在美國評論界獲得過無數好評。可惜因爲同時期的美劇競爭太過激烈,這部劇只在最後一季拿到了最佳劇情金球獎等若干重要獎項,導致很多國內美劇迷忽略了它。其實這部劇的水準一點也不亞於同時期的《絕命毒師》和《國土安全》,甚至在很多地方都要更勝一籌,強烈推薦大家找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