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印度出現了一則令人遺憾的新聞:在一場長跑過程中,陸續有12位參與者不幸去世。
如此數量衆多的傷亡,卻並非出於意外。印度警方這樣公開初步調查結果:他們的主要死亡原因在於溼熱的天氣及主辦方準備不足,甚至還有可能涉及興奮劑的使用。
解讀一下就是,這12人均是在這場長跑中,不顧自身安危地“跑到死”的。
但這場對他們而言如此重要的長跑,卻只是一場體能測試。是印度公務員考試的一部分。
印度考公,已經激烈到以命相博的地步了。
一
這場令12人喪生的體能測試,爲今年印度賈坎德邦公務員招考的環節之一。它面對印度公衆召開,提供的職位爲警察,共計有583個崗位。
體能測試其實只是這場考試的第一重關卡,只有通過者才能進入到此後的筆試和體檢環節。
其標準爲:男性需要在60分鐘內跑10公里,女性需跑完5公里。
而這個要求,比印度陸軍的標準還要高。
這裏可以參考下中國田徑協會發布的評定標準。在馬拉松愛好者羣體內,這屬於二級水平。
門檻不算極高,但作爲公務員而不是跑者的初步篩選,這場測試顯然還是比較難的。
但它卻並沒讓印度考公人們因此望而卻步。這次體測中,總共有12.7萬人參與。
所以爲了在萬衆人中脫穎而出,即便在35度的悶熱潮溼天氣下,這十幾萬人仍然前往各地的考試中心,面對相對艱苦的考試條件,試圖跑下這10公里。
根據當地報道,一位25歲的青年就不得不在當天凌晨一點起牀,於5點來了考試中心。等待三小時後,他才能正式開始測試。
而這位青年,倒在了體能測試的第9公里,因器官衰竭死在了兩天後。
據稱,包括他在內,大部分遇難的考生都來自貧困家庭。而除去他們之外,這場10公里的測試還另外導致大量考生因各種原因送醫。
在這場災難性的體測結束後,有家屬接受採訪稱,自家的考生其實從未練習過10公里跑步。但他們還是硬着頭皮上了。突然的劇烈運動,也成了這些悲劇的成因之一。
不難看出,不少印度考公人,的確是爲了這場公務員考試而真實地“拼命”了。
而讓他們不惜如此的,則是印度當下的整體考公環境。高壓力、高競爭、高獎勵,萬中無一的成功名額,讓百萬人湧向同一根獨木橋。
奪命的公務員體測,甚至像整個印度考公的縮影。
二
印度的考公熱,持續很久了。
這場奪走12人生命的考試,其實只是“邦考”,印度的“國考”(CSE)上還有更殘忍的競爭。
在每年之中,印度聯邦公務員委員會(UPSC)都會舉辦印度公務員考試(CSE)。它被譽爲“世界上最難的考試之一”。
但最難的部分甚至不在於考試本身,而在於它的競爭壓力。比如就在去年的印度公務員考試中,參與考試者共計大約有130萬名。崗位數量只有1016個。
這個數據換算一下可能更加直觀:他們考公的錄選率,僅在0.08%左右。相當於每個上岸的印度公務員,都是千里挑一的。
2022年,這個比例是115萬報名者:933個崗位。浮動倒是不大。
國內考公雖然同樣激烈,但2024年國考的考錄比爲57:1.相比之下,就顯得有盼頭多了。
而與競爭壓力同樣高的,還有印度考公的試題難度。
印度的公務員考試的整體耗時,加在一起差不多得有32小時,分爲三個階段:初試、主試和麪試。
考題內容範圍就廣了,需要上知天文,下懂地理。包括經濟、歷史、地理、生態、綜合科學,時事還佔了一部分。
AI看了都發怵。
事實也是如此。
就在ChatGPT剛嶄露頭角那陣,有人曾拿它去試各種考試的題。AI到哪都過關斬將:不僅通過了明尼蘇達大學法學院和華盛頓商學院的考試,還拿下了執業醫師資格證和谷歌編碼工程師資格。
眼看就要殺瘋了,最後折在了印度公務員考試上,及格線都沒到。
後來有人找補了一下,說是因爲數據資料庫的更新沒跟上,只截止到了2021年。但這也反向說明瞭印度公務員考試難度的特殊性,不僅範圍廣,還得年年學新東西。
難怪許多考公成功的人用“苦修”來形容自己的備考經歷。對許多印度人來說,這事稱得上是持久戰。
願意花五到八年,拼這一次考試的人,並不在少數。
中產以上的人,在家裏幫襯下整年埋頭苦學。而以下的人,就需要“全村託舉”了。考試,甚至成了一種青春的消耗方式,或是漫長的“成人禮”。
因爲這事還有次數限制。想在印度考公,考生必須年滿21歲,但一般情況下,最高不能超過32歲。
好的一方面是,落後階層的印度人,能多出幾年的特殊寬裕。低種姓印度人,最高考公年齡限制在37歲。次數也是同樣,普通考生能嘗試6次,而落後階層可以嘗試9次,低種姓則不受限。
只不過這種“平衡機制”,也很難帶來真正的平等。因爲對於以年爲計量單位的備考時間而言,敢於脫產考公,仍是一種不折不扣的特權。
同時,三年前也有報道稱,由於面試官的偏見,低種姓人通過面試的概率更低。
但無數出身貧困的考公人仍會對此趨之若鶩。因爲對他們而言,這幾乎是最顯而易見的上升渠道了。
三
人們甘願殺入這樣一場希望渺茫的考試,自然是因爲,對當下的他們,成功的回報似乎是值得的。
2023 年,印度的平均工資爲每月3萬盧比(2700rmb)。而印度的公務員,基本薪酬從每月5.6萬盧比(4700mb)到25萬盧比(21000rmb)不等,還包括各種福利補貼。
即便按最低薪酬標準(5.6萬盧比)考慮,公務員的待遇也超過了大部分人。
雖說部分印度高級白領,其實能有更高的薪水,但架不住這飯碗既是金的,也是鐵的,相當穩定。
一位印度考公人曾說,自己花了幾年努力,就是相中這一點,倒不是爲了工資:“如果在政府工作沒有保障,我會像普通人一樣在私營企業工作”。
而這種對於保障的異常渴望,也是源於印度當下的就業環境。
在印度的失業勞動力人口中,青年佔比將近83%。其中還有不少是受過中等以上教育的人羣。
畢竟現在的印度,適應受教育人羣的崗位數量,和羣體總數一比,就是杯水車薪。
就在幾個月前,國際勞工組織有關印度勞動力市場的最新報告顯示,印度大學生,目前的失業率爲29%。而印度文盲的失業率是3.4%。
在這樣的情況下,考公很難不成爲印度青年救命稻草一樣的存在。
更別提在這種情況下能殺出重圍,也成了一種極致的榮譽。
有的人考公上岸後,馬上寫經歷,出書,鼓勵更多考公人,別放棄,學學我。而且公務員在印度,身份上就較受尊敬,在婚戀市場上同樣有着更優先的擇偶權。
這也是許多低種姓印度人,願意傾家蕩產,不顧一切地考公的原因之一。低種姓開局,翻身上岸,這是印度人的龍傲天爽劇。
只是寒門出貴子,終究還是稀罕事。在政策傾斜下,公務員羣體中的落後種姓佔比仍然很低。
但架不住人們對這渺茫希望的渴望。
去年,一位失敗了12次的印度考公人,因爲自己的堅持而走紅,他用這樣一句話總結自己的經歷:
“Shayad zindagi ka dusra naam hi sangharsh hai.”
或許,拼搏是生活的另一個名字。
四
關於這樣的考公故事,印度人倒真的拍過一部電影,叫《12年級的失敗》。
故事改編自真實事件。講的是位出身卑微的窮小子,一路考上公務員的故事。
這樣簡單的故事梗概,卻造就了去年印度電影市場的年度黑馬,IMDb評分9.2.看得無數印度考公人潸然淚下,成了2023年印度最火的電影。
因爲不得不說,影片拍得確實好。對於任何一位有考公志願的人來說,都很難不被主角的故事和成功所打動。
但要是拋開這些情緒價值不談,劇情本身還是讓人看得有些玩味的。
比如,男主的成功,其實離不開他偶遇的富二代隊友、一見鍾情又死心塌地的白富美對象、起了關鍵性作用的導師、最後被男主的誠實所打動的面試官……
如果這麼來看,即便這部號稱“最撫考公心”的雞湯電影,其實也在變着法地透露,在這種地獄難度的考公面前,個人力量之羸弱。
又比如,這部聚焦個體成功的電影,男主的龍傲天時刻,幾乎只停留在了他將將上崗的那一刻。
電影花了幾個小時,講了以一敵萬的廝殺,而最後的結局,卻不過是個相對好的開局,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機會。
直到這一刻,才讓人不禁懷疑起這根獨木橋的古怪。
就像這場奪命體測的新聞。它之所以在印度國內外都能引發關注,是因爲它的結局慘烈到死了人。似乎只有到這個地步,才能讓人從拼搏敘事中抬起頭來。
目前爲止,這場令12人致死的公務員招考已經恢復了,官方下調了體測的標準。
死者家屬正在要求政府給予賠償,部分人的訴求還包括,爲每名家庭成員提供一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