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美國波音公司約3.3萬名員工開始罷工。此前,工會以94.6%的投票否決了公司提出的勞資協議,以96%的投票贊成罷工。
這是波音公司員工16年來的首次罷工,將使波音商業飛機生產陷入停擺。據福克斯商業(Fox Business)報道,2008年的上一次罷工持續了52天,估計每天給波音公司造成1億美元的損失。而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NPR)給出的估算則是總計約20億美元。
當地時間2024年9月13日,美國波音公司在西雅圖和波特蘭地區組裝工廠大約3.3萬工人經投票決定罷工。罷工將從當地時間9月14日零點正式開始。
從2018年印尼獅航波音737 MAX墜機事故開始,被譽爲“美國工業皇冠上的明珠”的波音公司似乎走上了一條漫長的墜落之路。自2018年以來,波音公司再未實現年度盈利,並不斷出現產品質量和安全控制問題,導致股價暴跌,且目前揹負着近600億美元的債務。
2024年依然是流年不利。開年第五日,美國阿拉斯加航空的一架波音飛機在高空突發艙門脫落事故,開啓了波音公司內憂外患的又一年。3月9日和4月30日,兩名揭發波音飛機質量問題的“吹哨人”離奇死亡,引發了公衆和媒體的種種猜測。6月5日,兩名美國宇航員搭乘首次載人試飛的波音“星際客機”飛船升空,飛船在抵達國際空間站後出現故障,導致原定八日後的返航一再推遲,宇航員在空間站滯留至今。2024年上半年,波音公司的總訂單數量爲156架,同比斷崖式下跌70%。公司股價自今年年初以來已暴跌近40%。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將這次罷工稱爲“這家美國飛機製造商遭受毀滅性打擊的一年中的最新一次騷亂”。
9月14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發表題爲《波音罷工的真正目的是什麼》的分析報道。報道稱,去年,波音公司沒有盈利。事實上,自2018年以來,這家飛機製造商每年都在虧損,當時一系列致命的墜機和近乎災難的事故使其聲譽和財務狀況陷入困境。若是其他企業,而非在全球雙頭壟斷格局中佔據大半壁江山的波音,它幾乎肯定會宣佈破產。
儘管如此,2023年,其首席執行官——一名受過培訓的會計師——獲得了45%的工資增長,達到近3300萬美元。與此同時,波音3.3萬名工會員工的工資停滯不前。
這引發了員工的憤怒。多年來對波音公司管理不善的不滿,加上新冠大流行時期的通貨膨脹和重新抬頭的勞工運動,使得這次罷工不可避免。
CNN的報道回顧了波音公司管理層與工會之間鬥爭的歷史。報道引述了航空動力諮詢公司的董事總經理理查德·阿布拉菲亞(Richard Aboulafia)的說法:“過去的罷工之所以發生,是因爲一方想要摧毀另一方。”而近年來,敵意更多來自管理層。
2014年,波音首席執行官詹姆斯·麥克納尼(James McNerne)在一次投資者電話會議上表示,他將推遲退休,因爲“心臟仍將跳動,員工仍在退縮”,這加劇了他與普通員工之間的緊張關係。雖然後來他爲自己的言論道歉,稱之爲“一個糟糕的笑話”,但工會員工至今都沒有忘記。
新任首席執行官凱利·奧特伯格(Kelly Ortberg)5周前纔剛剛上任。奧特伯格是一名機械工程師,在航空航天行業擁有近四十年的從業經驗,致力於糾正近十年來將效率置於質量之上的管理失誤,並修復公司與約佔員工總數20%的工會員工的關係。
罷工是這位新領導上任之初的一大考驗。當前,波音公司正面臨多重危機:1月份災難性的艙門脫落事故,兩名宇航員滯留太空,等待波音競爭對手SpaceX的救援,還有一羣憤怒的客戶,以及今年以來股價下跌了40%。
但到目前爲止,奧特伯格似乎已經建立了一些善意。上個月,他在上班的第一天參觀了位於華盛頓州倫頓的工廠車間,並宣佈他將主要在西雅圖的辦公室工作,那裏靠近幾家工廠,距離該公司位於弗吉尼亞州的集團辦公室有2300英里(約合1600公里)。弗吉尼亞的辦公室已經成爲波音偏離其根基的象徵。
在罷工之前,奧特伯格敦促工人不要罷工,同時承認,過去近20年的合同縮減了工人的退休和醫療福利,他們有權憤怒。
國際機械師協會工會(IAM)談判負責人喬恩·霍爾頓(Jon Holden)表示:“16年來的經歷很難彌補,我認爲奧特伯格先生上任時正處於這樣的艱難境地。”
對波音管理層持強烈批評態度的阿布拉菲亞表示,他對罷工能夠“很快”結束持樂觀態度:“你以前的領導團隊非常遲鈍,缺乏想象力,他們只懂成本。”“現在你有了一個瞭解利害關係的人。”
在外人看來,工會拒絕波音公司的提議——包括四年內加薪25%,可能令人驚訝。就連工會談判代表也稱,這是他們從波音公司看到的最好的協議。儘管如此,成員們還是以壓倒性的票數否決了這一提議,他們要求在四年的合同期內加薪40%——不如前首席執行官戴夫·卡爾霍恩(Dave Calhoun)一年的加薪幅度大。
霍爾頓說,這種拒絕很難單一歸因,儘管他指出,工人們希望有更好的工作保障、更多的休假時間和更高的工資,以彌補多年的通貨膨脹。
普通員工的憤怒在很大程度上源於該公司2011年在南卡羅來納州建立了一家非工會工廠,以處理787“夢想客機”的部分生產。2020年,由於疫情影響了對這款飛機的需求,波音公司將其剩餘的“夢想客機”生產從華盛頓州的工會工廠轉移到了南卡羅來納州。
爲了讓波音公司放棄建造更多非工會工廠的計劃,工會在2011年和2013年作出了一系列讓步,包括終止傳統的養老金計劃,這也引發了不滿。
CNN的報道認爲,最近的罷工反映了美國工會權力的廣泛復甦。幾乎就在一年前,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nited Auto Workers,簡稱UAW)在經過七週的罷工後,從三大汽車製造商那裏獲得了歷史性的保證。
UAW在公司瀕臨破產和聯邦救助時,爲了幫助公司作出了犧牲,比如放棄傳統的養老金。但波音公司在形勢良好、銷售強勁、收入和利潤不斷攀升的情況下要求工人讓步。
霍爾頓表示,“我知道很多成員還沒有從傷痛中恢復過來”,他指的是養老金計劃的損失。
CNN的報道最後採訪了哈佛大學法學院勞工與公正經濟中心執行主任莎倫·布洛克(Sharon Block),後者稱:“波音公司的工人態度強硬,不僅是爲了行使他們在此刻擁有的權力,也是吸取了之前發生的事情的教訓。”“正是這個工會,過去在公司經營不善時同意了優惠合同;也是這個工會,公司爲了擺脫它把工作轉移到了州外。”
那麼,罷工是否會影響波音飛機的飛行安全?根據NBC報道,美國航空業諮詢公司大氣研究集團(Atmosphere Research Group)創始人兼總裁亨利·哈特韋爾特(Henry Harteveldt)表示,航空公司一旦擁有飛機,就會負責維護,如果飛機被認爲不適合飛行,機組人員不會批准飛機飛行。因此,“波音罷工對消費者的直接影響可能很小。”同時,他表示,如果罷工持續下去,大型航空公司可能無法滿足明年夏季旅遊旺季的運力需求。